两年,司法行业在职读研人数翻了三倍,但真实毕业率不足40%。作为在司法局工作8年的“上岸人”,今天掏心窝子跟大伙聊聊哪些人真不适合读司法类非全研究生。
先看真实数据,2023年某政法大学非全班,38名学员中12人因论文盲审不过关延毕,6人因工作强度放弃。不是吓唬人,这五类朋友建议慎重考虑,
第一类,基层派出所民警。我同事小王去年报的西南某校,结果遇上专案组抽调,连续三个月没空上课,对了不得不休学。这类岗位突发任务多,很难保证每月4天的面授出勤。
第二类,纯为镀金的公务员。司法系统评职称确实看学历,但要是冲着"混文凭"来的要当心。现在各校都启用了论文查重系统,去年某985院校直接取消了3名抄袭学员的学位。
第三类,英语四级没过的。别信某些机构说的"免考英语",中国政法大学等头部院校明确要求,申硕必须通过校考英语,难度比四级还高20%。
第四类,存款不足15万的。以华东地区为例,法学非全年均学费3.8万起,加上异地学员的交通住宿,三年实际花费普遍在12-18万区间。
第五类,35岁以上的法务人员。不是说年龄大不能读,而是要算时间账。我表姐38岁开始读中南财大在职法硕,等拿到证时已经41岁,竞聘管理层时证书时效性打折扣。
当然,如果你在法院/检察院从事文书工作,或者律所里想转诉讼方向的助理,这个学历确实能打开职业天花板。重点要看准各校培养方向——比如西北政法侧重刑事辩护,上海交大侧重知识产权。
学姐提醒,2024年起教育部严查"花钱买证"项目,选择院校时务必查两证(办学许可+招生备案号),千万别碰所谓的"免联考保录取"野鸡班。
司法类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最新捋清
想读司法类在职研究生?先看看自己符不符合这些硬杠杠!近期,有不少考在职研的朋友都在打听司法类在职研究生的报考要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把最新的报考条件给你整明白。
一、学历门槛有讲究
现在大部分高校要求本科起步,专科的朋友也别着急,部分院校接收专科毕业生,但得再加个条件——要有五年以上法律相关工作经验。比如你在律所干了五六年,或者是在公检法系统工作,拿着单位开的证明就能试试。这两年有个新变化,有些重点高校开始要求本科必须拿到学位证,单有毕业证不行,报名前可得把证书翻出来核对清楚。
二、工作经历卡得严
司法类在职研和其他专业最大的不同,就是特别看重实务经验。普通院校通常要求两年以上法律相关岗位经历,像基层法院书记员、律所助理这些岗位都算数。要是冲着政法名校去的,比如中国政法大学这类,他们可能会把工作年限提到三年,还要看具体岗位的匹配度。有个朋友在公证处干了四年,去年顺利考上了西南政法的在职研,他说面试时考官专门问了几个他经手的案例。
三、考试内容要门清
全国统考主要考法学综合和英语两门。法学综合不是死记硬背法条,现在越来越注重案例分析。去年真题里就有道题让分析直播带货中的合同纠纷,得结合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答。英语难度在大学四级到六级之间,但法律英语翻译是拉分的关键,平时可以多看看英文版的法律文书。
四、报名材料别马虎
除了身份证、学历证这些常规材料,有三样特别要注意,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得盖公章)、工作年限证明(要写清楚具体岗位和工作内容)、两寸证件照(白底正装照,千万别用生活照)。去年有个考生因为工作证明没写具体职责,被要求补材料差点错过截止时间。
五、上课方式灵活选
现在主要有三种模式,周末班(隔周上课)、集中班(寒暑假集训)、网络班(直播+录播)。北上广的院校基本都有面授,二三线城市的考生可以选当地教学点。要注意的是,虽然说是"在职"读研,但考勤抓得挺严,缺课超过三分之一直接取消考试资格。
我强调一点两点,一是非法律专业出身的,建议提前半年补补《法理学》和《宪法学》基础课;二是关注目标院校的预审政策,像华东政法大学每年9月都有预报名,通过预审的考生统考分数线能降10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