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不少在职朋友的私信,问得最多的就是"非全考研到底要交多少钱"。今天我就把全国热门院校的收费标准扒了个遍,发现这里面还真有不少门道。话不多说:不同院校收费能差出5倍,有的学校还藏着"隐形收费"。
先看基础费用,报名费分两块:初试和复试。全国统考初试费基本在150-200元之间,但到了复试阶段就开始有差异了。比如北京某985院校复试要收300元体检费,而上海某高校则包含在复试费里。这里有个小窍门:3月份关注研招网通知,部分考点能申请减免考试费。
重点说说各校差异。管理类联考普遍收费高,某财经大学的MPA项目光报名费就要800元,但包含考前辅导材料。相比之下,教育硕士就亲民得多,华中地区某师范院校全程报名费不到400元。最意外的是发现某西部高校搞"打包收费",1580元从报名管到复试,还送价值699元的面试指导课。
再教大家三招省钱诀窍:1)10月前关注院校官微,像去年北师大就突然放出100个报名费五折名额;2)组团报名有惊喜,某理工大三人成团每人立减200元;3)别忘了查看当地人才补贴政策,深圳去年就给非全考生报销过报名费。
学姐提醒三个容易踩的坑:警惕代报名机构多收"服务费",某机构去年被曝克扣学生退款;注意缴费时间节点,去年有考生因错过网上支付白复习大半年;保存好电子发票,某高校就出现过缴费系统故障需要重新验证的情况。
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费可以开发票吗?
一、大部分学校能开,但流程有讲究
话不多说:绝大多数高校是支持开具报名费发票的。不过要注意的是,开发票这件事不是自动完成的,需要你主动申请。比如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这些学校的非全项目,缴费系统里通常会明确标注“可申请电子发票”或“线下凭缴费凭证换纸质发票”。有的学校甚至会在招生简章里直接写明发票开具方式,报名前记得多翻翻官网的说明。
二、开发票的正确姿势
1. 缴费时别急着关页面
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支持线上缴费,付完款后一定要截图保存交易记录。有些系统会直接弹出电子发票下载入口,这时候手速要快,错过可能就得跑腿去财务处补办了。
2. 抬头信息别乱填
如果是单位报销用,一定要提前问清楚财务部门要求。有的单位只认单位全称的发票,写个人名字的发票可能作废。某位报考浙江大学的同学就吃过这个亏,后来只能重新跑一趟学校修改。
3. 电子发票成主流
近三年越来越多高校改用电子发票,比如中国人民大学非全项目就直接把PDF发票发到考生邮箱。不过要注意查收垃圾邮件,曾有同学反映发票被自动归类到垃圾箱了。
三、特殊情况要当心
1. 第三方平台缴费的坑
部分学校委托支付平台收报名费,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比如某985高校通过某支付平台收费,开发票需要额外在平台申请,而且开票周期长达15个工作日。
2. 农村信用社缴费的尴尬
有些偏远考点只接受特定银行转账,像农村信用社这类地方性银行,回单上可能没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这时候要记得让银行柜台加盖公章证明。
3. 补开发票期限
多数学校规定缴费后半年内可以补开发票,超过期限可能就要看财务处老师脸色了。去年有位报考上海交大的考生,因为工作忙拖了8个月才想起来开发票,结果白跑一趟。
四、这些细节容易翻车
报名费发票的应税项目一般是“教育服务”,有些财务严格的单位会要求备注具体用途,这时候需要联系学校财务处添加备注
如果遇到学校明确说“不开具报名费发票”,先别急着争论,可以要求出具财政监制的专用收据,这种收据同样具有报销效力
报考港澳高校合作项目的要特别注意,部分项目开具的是境外形式发票,需要提前和单位财务确认是否认可
保留好原始缴费凭证至少2年,某考生就遇到过单位审计时需要核对3年前的报考费用
学姐提醒大家,不同学校的具体操作确实存在差异,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缴费前直接拨打学校招生办的电话确认。比如武汉大学去年就调整过发票开具方式,从现场领取改成了自助下载。现在很多高校的财务处也开通了线上咨询通道,动动手指发个邮件或微信留言,比事后折腾强多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