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济大学读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很多职场人提升学历的首选,但实际操作中很多人踩了坑。我通过实地走访招生办,结合在读生的真实反馈,整理出这份接地气的“防坑”手册。
首先要明确同济非全的三个特点:第一,所有专业都必须参加全国统考,没有所谓的"免联考直录班";第二,授课采用周末+寒暑假集中模式,上海本地生源更方便;第三,学费普遍比全日制高30%,像工商管理硕士学费高达26.8万。
今年最大的变化是招生简章新增了"定向培养"要求。学员必须提供在职证明,且需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这意味着应届毕业生不能再报考非全,打算辞职备考的也要三思。
关于同等学力申硕,同济大学目前仅开放工程类、教育类部分专业。需要特别注意:申硕考试通过后要完成8学分的补修课程,很多外地学员因为无法保证每月到校上课而放弃学位申请。
在读学员张伟分享了他的教训:"以为非全很轻松,结果每周要完成3篇文献综述。建议报考前先下载课程大纲,建筑学专业的课程强度不亚于全日制。"另外,导师更看重实践成果,想混日子的要慎重。
同济非全研究生学费贵吗?
说到同济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学费贵不贵”?毕竟读研不是小事,既要花时间还要花钱,尤其是上班族,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同济非全学费那些事儿。
一、学费到底多少钱?直接看数据
同济非全的学费根据专业不同差别挺大。比如热门的工商管理(MBA),2024年的学费大概在28万-35万之间(具体看项目方向);而像工程管理(MEM)、城市规划这类专业,学费一般在10万-15万左右;部分文科专业可能更低,比如法律硕士(非法学)非全学费约6万/全程。
不过要注意,学费通常按学年分次交,比如MBA可能分2-3年缴清。另外,书本费、论文答辩费这些杂项一般不含在学费里,每年还要额外准备几千块。
二、横向对比:和其他学校比算贵吗?
同济作为国内Top高校,学费确实比普通双非院校高。比如上海某双非院校的MBA非全可能只要12万,而同济的MBA直接翻倍。但和同级别高校比,比如复旦、交大的非全研究生,其实价格差不多,甚至部分专业还略低一点。
举个例子:
复旦MBA非全:约36.8万
交大安泰MBA非全:约35.8万
同济MBA非全:约28万起
这么一看,同济的性价比反而更突出,毕竟学校牌子硬,资源也不差。
三、贵不贵,关键看值不值
学费贵不贵,不能只看数字,得看“回报率”。
1. 学校资源:同济的非全和全日制共享师资、图书馆、企业合作项目,有些课程还能蹭到行业大咖的讲座。
2. 人脉圈子:同学里不少是各行业的资深人士,比如建筑、汽车、设计领域,这些人脉对未来合作或跳槽帮助很大。
3. 证书含金量:毕业拿的是双证(学历证+学位证),和全日制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考公、评职称都认可。
不过也要泼点冷水:如果单纯为了混学历,不建议读。非全课业压力不小,周末上课、熬夜赶作业是常态,没想清楚的话,这钱花得就亏。
四、普通人怎么减轻压力?
如果觉得学费一次性拿出来吃力,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分期付款:学校一般允许分2-3年交;
企业补贴:有些单位鼓励员工深造,能报销部分学费;
助学贷款:部分银行有针对在职研究生的低息贷款;
奖学金:虽然非全奖学金名额少,但成绩优异的话也能申请到(比如TOP5%的学生)。
五、这些隐性成本别忘了算
除了明面上的学费,还有些“隐藏开销”:
交通住宿:外地学生每周往返上海,高铁票、住宿费一年可能多花2-3万;
时间成本:周末上课意味着放弃加班费、兼职机会,甚至影响家庭时间;
机会成本:读研期间如果遇到升职机会,可能因为没时间而错失。
六、掏钱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职业规划是否需要这个学历?比如建筑行业评高级职称,硕士学历能缩短年限;
2. 经济能力是否扛得住?建议预留学费的1.5倍资金,防止突发情况;
3. 能否坚持下来?非全一般要读2.5-3年,工作、学习、家庭三重压力不是开玩笑的。
同济非全学费确实不便宜,但比起单纯的价格,更重要的是想清楚“投入这些钱和时间,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变化”。如果冲着提升专业能力、拓展资源圈子去,这钱花得值;如果只是跟风或者逃避工作,那不如把钱存银行更实在。
(注:文中学费数据参考2023年招生简章,具体以学校官方最新通知为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