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私信:"非全研究生数学到底考什么?""我工作5年了,数学早忘光了还能考吗?"今天咱们就唠点实在的,用“老江湖”的经验告诉你,非全数学考试的真实情况。
先说重点:非全和全日制考的是同一套数学题!根据教育部最新文件,2025年非全研究生考试科目与全日制完全一致。不同专业考的数学类型不同:
管理类联考:初数(相当于初中水平)+逻辑
工科类专业:数学一(最难)
经管类专业:数学三(中等难度)
农学等专业:数学二(相对简单)
三类人最容易挂科:
1. 盲目自信的"经验派":总觉得工作多年见多识广,结果看到泰勒公式直接懵圈
2. 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党":考前1个月才开始复习,连积分符号都认不全
3. 信息滞后的"古董考生":还在复习5年前的考纲,不知道题型早就调整了
备考建议(亲测有效):
① 先做真题摸底:某宝20块能买近10年真题,花3小时做一套就知道差距
② 定制复习计划:每天保证2小时,重点突破薄弱环节(推荐张宇基础30讲)
③ 活用碎片时间:午休时刷「考研数学君」公众号的每日一题
④ 组队学习:加2-3个考友群,互相监督打卡
特别注意:2025年开始,部分985院校的非全数学考试增加实际应用题比例。比如去年某高校的真题:"某电商促销活动的满减规则,用数学建模方式计算最优购买方案",这种题光会公式可不行,得会结合实际分析。
常见误区:
× 觉得非全数学简单随便考考
× 花大价钱报"“抱过”班"(其实网课足够)
× 忽视考纲变化(今年新增3个考点)
对了说句大实话:数学确实需要下功夫,但非全考试更看重解题思路。我认识好几个宝妈都是利用下班时间复习,对了数学都考了120+。关键是要找对方法,别自己吓自己。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一览表,哪些院校性价比最高?
学费高低,主要看这三点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差异挺大,主要受三个方面影响:
1. 地区:一线城市高校普遍比二三线城市贵。比如北京、上海的高校,学费可能比同级别的武汉、西安院校高出30%-50%。
2. 专业:管理类(比如MBA、MPA)最贵,普遍在8万-30万;而教育、工程类相对便宜,大多在3万-10万之间。
3. 学校层次:985、211院校的学费通常高于普通院校,但部分地方强校的收费反而更亲民。
这些院校,学费不贵还硬气
1. 师范类院校:低调实惠
比如首都师范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类专业学费基本在3万-6万之间。师范院校本身教学资源扎实,适合想进教育行业或考编的同学。尤其首师大,地理位置好,实习机会多,这个价位在北京算很良心了。
2. 中西部985/211:实力派选手
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工科类非全学费大多在4万-8万左右。这两所学校牌子硬,企业认可度高,而且武汉生活成本低,租房、吃饭比北上广深省不少。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也是类似情况,工科专业学费5万起,性价比直接拉满。
3. 地方重点大学:隐藏的宝藏
比如浙江工业大学和深圳大学,虽然不是985/211,但在本地就业市场非常吃香。浙工大的工程硕士学费约4万-6万,深大的计算机类专业6万-8万,比同档次的北上高校便宜近一半。尤其深大,背靠大湾区企业资源,实习和就业机会一点不输名校。
4. 行业特色院校:专业对口就是香
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律硕士(非法学)非全学费约6万,比很多综合类院校便宜,但法学资源绝对顶尖。南京审计大学的审计专硕学费5万左右,业内认可度高,想进银行、国企的可以重点考虑。
选校记住这三点,少走弯路
1. 别光看学费,算总账:一线城市学费高,但实习工资可能覆盖部分成本;二三线城市虽然便宜,但异地读研的通勤成本也得考虑。
2. 资源比牌子更重要:有些普通院校和当地企业合作紧密,比如深圳大学和腾讯、华为的校企项目,就业时反而比偏远地区的985更占优势。
3. 打听隐性福利:部分院校提供宿舍(比如华中科技大学),或者允许非全生申请奖学金,这些都能省下一大笔钱。
亲情提示一句,各校学费每年可能微调,一定要去官网查最新数据。如果拿不准主意,直接打电话问招生办,或者找在读的非全学长学姐打听实际情况。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