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小学和公立小学的差异,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幼升小时最纠结的问题。作为两个教育体系的分支,它们从日常学习到未来规划都有明显区别。今天咱们用最实在的大白话,从三个核心维度帮您理清思路。

第一看经济账。北京某国际小学家长晒过账单,每年学费18万起步,校车费1.2万,冬夏令营另算。而公立小学除餐费、校服外基本零支出。如果家庭年收入不足60万,建议优先考虑公立体系。

第二看课程设置。公立小学严格按课标教学,国际小学则普遍采用IB-PYP课程。比如朝阳区某国际校,每天有2小时英文沉浸课,四年级开始学经济基础概念,但语文课时比公立少1/3。适合计划初中就出国,或想走双语路线的家庭。

第三看升学路径。西城某公立小学班主任透露,90%毕业生进入对口优质初中。而顺义国际小学的家长反馈,孩子六年级时要考CEPT测试,达到90分才能直升国际初中。如果未来计划参加高考,公立体系衔接更顺畅。

最关键的是观察孩子特点。海淀区李女士分享,"我家娃在公立校坐不住,转到国际小学后,项目制学习反而激发了他的主动性。"但朝阳区张先生提醒,"国际校的自由度是把双刃剑,自律性差的孩子容易散漫。"

读国际小学必须知道的3个硬性条件

读国际小学必须知道的3个硬性条件

一、户口或居住证,政策红线别踩坑

很多人以为国际小学“有钱就能上”,其实不然。不同城市对国际学校的招生政策有严格规定。比如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大部分正规国际小学要求学生至少满足以下一项,本地户籍、父母一方持有本地居住证(且积分达标),或者家庭有外籍身份。

举个例子,上海某知名国际小学明确要求,非沪籍家庭需提供《上海市居住证》满120积分,且孩子本人持有居住证。如果家长没提前规划,临时抱佛脚很可能被拒。建议至少提前1年咨询目标学校的政策,准备好相关材料,避免耽误孩子报名。

二、入学考试,孩子能力得“过关”

国际小学的入学考试绝对不是“走个过场”。从幼儿园升小学阶段,学校通常会考察孩子的三项能力,

1. 英语基础

不少国际小学采用全英文授课,孩子需要能听懂简单指令、用英语自我介绍。比如某广州国际小学的面试环节,老师会让孩子用英文描述一幅图画,或者回答“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这类问题。

2. 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

学校可能通过拼图、分类游戏观察孩子的反应力。比如让孩子把不同颜色的积木分组,或者完成简单的数字加减。

3. 行为习惯与社交能力

分组活动时,老师会留意孩子是否愿意分享玩具、遵守规则。有的学校甚至会观察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判断家庭教育理念是否与学校一致。

家长注意,别盲目让孩子刷题!国际小学更看重自然状态下的表现。平时多陪孩子读英文绘本、玩益智游戏,比突击训练更有效。

三、学费预算,一年准备多少钱?

国际小学的学费是实实在在的“硬门槛”。以2023年数据为例,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年均学费15万-25万元

二线城市(杭州、南京),年均学费8万-15万元

部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费超过30万元/年

除了学费,还要考虑其他隐性支出,

校服、教材,通常一次性缴纳5000-1万元

课外活动,夏令营、海外游学等项目,每年2万-5万元

交通、住宿,部分学校提供校车或住宿,费用另计

真心话环节

很多家长以为“咬咬牙供孩子读国际小学,以后就能轻松上名校”,其实未必。国际教育路线是一条长期投入的道路,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保守估计需要300万-500万元。如果家庭年收入低于50万,可能会过得比较吃力。建议提前做好财务规划,量力而行。

对了说两句

选国际小学不是“赶时髦”,得结合孩子的性格、家庭实际情况。比如孩子性格内向、适应能力弱,突然进入全英文环境反而可能产生抵触心理。另外,建议家长多跑几所学校,参加开放日,和在校家长聊聊真实体验。毕竟,适合别人的学校,不一定适合自家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