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家长私信问"上海国际学校怎么选"。作为一个从业8年的教育规划师,我个人觉得了5个最关键的判断标准,看完能帮你避开80%的坑。
第一看学费。上海国际小学年均15-25万,初中18-30万,高中20-35万。像惠灵顿、德威这些老牌学校,学费普遍在30万以上。但贵的不一定适合,比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要求全家持外国护照,这点很多家长容易忽略。
第二看课程体系。IB课程适合全面发展型孩子,AP适合偏科生,A-Level则侧重学术深度。浦东的上海中学国际部IB平均分连续5年超38分(满分45),但课业压力也大,适合抗压能力强的学生。
第三看师资稳定性。建议实地考察时重点看外教合同期限,优质学校外教平均在职4年以上。比如某知名学校去年外教流动率高达40%,这种就要谨慎。
第四看升学指导。重点中学的升学办公室通常有5人以上专业团队,从9年级开始规划。有个真实案例,李同学在闵行某校,升学老师帮他匹配到冷门但含金量高的机器人竞赛,最终斩获卡内基梅隆offer。
第五看家校距离。国际学校普遍7:30到校,建议单程通勤不超过40分钟。去年有位宝山家长每天送孩子到浦东上学,结果孩子长期睡眠不足影响学习。
学姐提醒家长,3月-5月是开放日高峰期,建议至少参观3所不同梯队的学校作对比。下周六我们组织线下探校活动,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私信报名。
上海国际高中入学门槛大比拼
一、入学考试都考些什么?
大部分国际高中笔试主打“英语+数学”组合拳。比如平和双语,英语卷子直接上托福同源题,阅读理解动不动就是学术类文章,没点词汇量真容易懵圈。数学方面,领科教育上海校区出了名的爱出竞赛题,去年有道几何题让好些数学不错的孩子都卡了壳。
包玉刚实验学校倒是走另类路线,除了常规笔试还要交个人作品集。认识个学钢琴的孩子,愣是把自己改编的曲子录成视频提交,结果招生老师特意在面试时夸他有创意。这说明学校更看重孩子有没有独特的闪光点。
二、英语门槛能有多高?
别看都是国际学校,英语要求差别大了去了。世外中学IB班直接要求初三学生雅思6分打底,没证书连考试资格都没有。而协和双语这类学校,虽然也重视英语,但允许孩子通过校内笔试成绩来证明语言能力。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这两年英语面试越来越“场景化”。比如耀中国际去年让考生模拟餐厅点餐,不光要对话流畅,还得会处理“上错菜”这样的突发状况。这种考法比单纯背自我介绍实用多了。
三、学术成绩不是万能,但没有是万万不能
多数学校会要求提交初中成绩单,特别是数学和科学类科目。德威浦东分校有个隐藏规则,初三物理化学单科低于85分的,基本在第一轮就被筛掉。但像七宝德怀特这样的美式学校,反而更看重GPA整体趋势,如果孩子成绩从初一稳步上升,即使单科有波动也能获得机会。
四、面试环节的隐藏考点
家长面试现在越来越被重视。上海美国学校Puxi校区就明确说,他们要找的是“教育理念契合的家庭”。有家长分享经验,被问到“如果孩子和外教发生矛盾怎么处理”时,光说支持老师不够,还得体现跨文化沟通的理解。
学生面试则流行“压力测试”。比如惠灵顿国际学院曾抛出“如果只能带三样东西去火星你会选什么”,表面看是脑洞题,实际在观察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有备而来的孩子会分步骤分析,生存工具、通讯设备、个性化物品,层层递进说得头头是道。
五、钱和关系到底多重要?
不可否认,部分学校存在“学位房”现象。像某老牌英式学校,校友子女确实有优先权,但也要通过基础考核。学费方面,上海国际高中一年普遍在15-30万区间,但赫贤学校这类新锐校一口气开到35万,家长得掂量下持续支付能力。
对了说句大实话,选学校不能光看门槛高低。比如星河湾双语虽然考试难度数一数二,但理科强的孩子进去如鱼得水;而偏文的孩子可能更适合强调人文关怀的宋庆龄学校。关键是把孩子的特点和学校的优势对上号,这才是真正的“门槛通关秘籍”。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