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后台问我,"张老师,我家孩子现在转国际学校来得及吗?"今天我就用5年择校指导经验,手把手教你看懂国际学校的入学门道。

先说最关键的年龄要求。北京某知名国际小学招生主任告诉我,他们今年收了800份申请,光年龄不符就刷掉了200人。国际学校卡年龄比公立还严,比如1年级必须满6周岁,差1个月都不行。上海家长王姐就因为孩子生日在9月2日,硬是比同龄人晚入学1年。

学费方面给大家划重点,

1. 国际小学,北京18-28万/年,上海15-25万,广州便宜些12-20万

2. 国际初中普遍比小学贵3-5万

3. 国际高中最烧钱,北京顺义某名校高中部年费突破35万

但千万别只看学费!校车费、夏令营、考试费这些隐形支出,一年至少再备5万。

英语考核现在有新变化。广州家长李哥说,他孩子考贝赛思时,老师让用英语讲数学题。现在好学校都考应用能力,光会背单词不行。建议提前半年做英语浸润,每天保证1小时外教对话。

对了说个真实案例,杭州张女士给孩子报惠立学校,笔试过了却卡在家长面试。现在学校会考核家庭教育理念,有个家长因为说"希望学校多布置作业",直接被列入待定名单。所以准备家长面试时,要多强调素质教育理念。

下期预告,

国际学校插班生录取潜规则

国际学校插班生录取潜规则

一、插班时间点比成绩更重要

国际学校的插班名额非常有限,尤其是热门年级(如小学高年级、初中衔接阶段)。大部分学校不会公开插班名额数量,但内部通常有“隐性窗口期”,

学期中段,少数学生因家庭原因转学,空出位置。这时候如果家长能第一时间联系招生办,成功率更高。

寒假前,部分学校会在12月左右悄悄预留春季插班位,但不会大张旗鼓宣传。

暑假后,9月开学后1-2个月,有些学生不适应国际课程,可能退学。这时候插班竞争小,但需要家长主动打听。

关键动作,提前半年开始关注目标学校的家长群、朋友圈,甚至通过校车司机、保洁阿姨等“非官方渠道”了解动态。

二、考试内容“因人而异”

插班生入学考试通常包含笔试和面试,但不同学校侧重点差异很大,

英语能力是硬门槛,尤其转学年级越高,对学术英语(比如科学课术语、议论文写作)要求越严。有些学校会直接让孩子读一段原版小说,现场提问。

数学可能“放水”,如果孩子从公立学校转来,数学基础扎实,部分学校会降低题量难度,更看重解题思路。

面试看家长更多,孩子表现乖巧即可,但家长被问到的问题往往更犀利,比如“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是否认同全人教育理念”。说白了,学校也挑家长。

真实案例,某家长在面试时提到“希望孩子未来爬藤”,结果被拒,原因是学校认为家长目标过于功利,不符合社区文化。

三、“隐形推荐”比简历管用

国际学校圈子小,内部推荐往往比海投简历更有效。这里的推荐不单指找关系,而是,

在校家长背书,如果有在读家长主动向学校提及你的孩子,招生官会优先考虑。

课外机构牵线,一些高端英语培训班、竞赛辅导老师和国际学校有长期合作,他们的推荐信含金量很高。

校友资源,如果父母是海外名校毕业,或在本地有行业影响力,不妨在申请材料中适度体现。

不过,千万别搞硬关系塞钱送礼,国际学校对这类行为极其敏感,一旦被发现可能直接拉黑。

四、年级越低,越容易“操作”

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插班,主要看家庭背景与学校理念是否契合。比如有的学校偏爱外籍家庭,有的更倾向父母有留学经历的孩子。

到了初高中阶段,插班难度直线上升。学校会严格考察学术能力,尤其是英语流利度。如果孩子之前读的是公立体系,最好提前1年强化英语写作和阅读,否则很难通过文学课测试。

五、别忽视“试读期”陷阱

部分学校允许插班生试读1-2周,但这段时间其实是双向考察,

孩子是否能跟上课堂节奏?

家长是否积极配合学校活动?

家庭和其他家长社群有没有冲突?

曾有家长在试读期间频繁投诉老师作业太多,结果被委婉劝退。

六、插班生的“隐藏福利”

和常规入学不同,插班生有时能拿到特殊待遇。比如,

学费减免,如果孩子某方面特长突出(如编程、艺术),学校可能提供奖学金吸引入学。

分层教学支持,英语跟不上的插班生,有的学校会安排一对一辅导,但需要主动争取。

插班生社群,一些学校会组织插班生家庭互助小组,帮助快速适应新环境。

对了说个扎心的,国际学校插班能否成功,一半看准备,一半看运气。保持灵活,多备选2-3所学校,比死磕一所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