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中到底是什么?很多家长第一次听到这个词都以为就是"学费贵的私立学校"。今天咱们就抛开官方术语,用大实话聊聊国际高中的真实情况。
我表姐家孩子去年进了本地一所国际高中,第一年光学费就交了18.8万。这种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课程体系完全不同,主流的IB、AP、A-Level三大课程体系,相当于提前对接国外大学的教学模式。举个实际例子,普通高中物理课还在讲牛顿定律时,国际高中的学生已经在做大学预科级的实验报告了。
要说国际高中和普通高中的核心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
1. 课程设置,除了语文课,其他科目基本都是全英文授课
2. 升学方向,90%以上学生申请海外大学
3. 培养模式,每周至少10小时课外活动,从马术到机器人社团应有尽有
但千万别以为花钱就能进,好的国际高中入学考试比重点中学还难。去年某知名国际高中招100人,光报考的就有800多人。英语笔试要求词汇量6000起步,数学题全是英文版的高难度奥数题。
选择国际高中前,建议家长重点考虑三个问题,
孩子是否适应全英文教学环境?(很多学生头半年要靠翻译软件听课)
家庭能否持续承担每年20-30万的教育支出?(学费之外还有游学、竞赛等开支)
是否确定要走海外升学路线?(中途转回普通高中体系非常困难)
遇到个家长挺典型,家里做生意的突然想把孩子送国际高中,结果孩子上了三个月就受不了全英文环境。所以建议做决定前,最好带孩子参加学校的体验课,看看真实的教学场景。
国际学校从小学到高中,择校全攻略
一、小学阶段,别急着“卷”,先看这三点
小学选校的核心就仨字,打基础。别被那些高大上的宣传词唬住,重点看这些,
1. 语言环境够不够“润”
小学是语言黄金期,外教比例建议不低于40%。但别光看数量,得观察老师是不是真的和孩子打成一片。有的学校外教流动性大,孩子刚熟悉又换人,反而影响学习。
2. 课程有没有“中国根”
见过太多孩子国际学校读下来,背古诗不如公立娃,写作文也缺逻辑。好的双语学校会把语文、数学教得扎实,用项目制学习代替死记硬背。比如用做菜学分数,演话剧练古文。
3. 课后活动多不多花样
体育、艺术、科创至少得有两项拿得出手。重点看设施是不是真能用——有的学校游泳池看着漂亮,结果一周只开放两次,钢琴房要抢着预约,这种就得慎重。
二、初中阶段,课程体系得门儿清
到了初中,三大课程体系差别就显出来了,
IB初中项目(MYP),适合兴趣广泛的孩子,要完成社区设计、个人设计等项目,能培养调研能力但作业量较大。
英式Key Stage 3,衔接IGCSE比较顺,理科教学系统,适合偏科生。但有些学校会提前两年开始IGCSE课程。
美式课程,灵活性高,选修课丰富。要注意学校是否有完善的阅读体系,别光搞活动忽视学术。
建议家长直接要份课程表,数学用的是什么教材?科学课实验占比多少?历史教不教中国近现代史?这些细节比升学榜单更实在。
三、高中阶段,升学服务得“较真”
高中选校就是奔着大学去的,得像个侦探一样挖细节,
1. 看升学指导办公室配置
师生比超过1:50的要谨慎,文书老师有没有海外大学工作经历,能不能说出往年案例的具体辅导过程。
2. 查课程衔接是否连贯
比如IB学校是否提供DP前的衔接课程?AP学校允不允许自学考?有些学校为了保升学率,会劝退成绩一般的学生,这种风气要提前打听。
3. 访校时必问三句话
“近三年转学率多少?”
“晚自习有学科老师答疑吗?”
“申英/美的学生主要去哪类大学?”
校方回答时的微表情比答案本身更有信息量。
四、全家都要做的选择题
选学校其实是选生活方式,
接送成本,超过40分钟车程的慎重,孩子早上多睡半小时比什么都强
二孩规划,有的学校兄妹同校有折扣,但得确认中学部和小学部教学质量是否一致
家庭预算,除了学费,还要算上夏令营、竞赛、夏校这些隐性开支,一般占学费的20%-30%
五、实地考察的“野路子”
别光听开放日宣讲,试试这些招,
1. 放学时蹲校门口
听家长聊天内容,是抱怨作业多还是夸活动丰富;看学生出来时的状态,是蔫头耷脑还是生龙活虎。
2. 混进家长群
搜学校缩写+年份(如“BISS24届”),看家长讨论补课多不多,学校处理突发事件及不及时。
3. 吃顿食堂饭
饭菜质量反映学校管理水平,留意有没有清真餐、过敏餐选项,后厨敢不敢开放参观。
挑学校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把孩子的性格摸透。比如坐不住的孩子适合美式项目的走班制,喜欢钻研的可以考虑英式体系。多带娃访校,他/她在不同校园里的状态会告诉你答案。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