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里热议的话题,"孩子读完全日制国际高中,拿到的毕业证国内到底认不认?"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准备走国际教育路线的家庭。我专门咨询了3位国际学校教务主任,结合教育部最新文件给大家说清楚。

废话不多说,国内目前不直接承认国际高中毕业证,但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获得认证,

第一种情况,注册双学籍的学生

像部分公立国际部(如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会给学生同时注册国内高中学籍,这类学生既能获得国际文凭,也能参加国内会考拿到普高毕业证,这种双认证方式最稳妥。

第二种情况,单独申请认证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从2020年起开放了境外学历认证服务,但要注意两点硬性指标,①必须完成12年基础教育(需提供初中毕业证)②就读的国际高中必须获得所在国教育部门认证(如美国Cognia认证、英国Ofsted认证)

第三种情况,参加补充考试

未达到认证条件的学生,可通过成人高考或自学考试补足学历。比如上海某国际高中毕业生小王,用IB成绩申请了纽约大学上海校区,同时报考了高起专考试,最终获得大专同等学力认证。

别忘了三个坑,

1. 警惕"2+1"项目,前两年在国内,说一千,道一万一年出国的项目,必须确保国外学校在教育部白名单内

2. 课程体系差异,AP课程属于大学先修课,本身不算高中文凭,必须配合美国高中毕业证使用

3. 认证时间节点,建议在高三上学期就开始准备材料,认证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

现在很多家长选择"两条腿走路",让孩子在国际课程体系学习的同时,保留国内会考资格。深圳某国际学校李校长透露,他们学校每年有15%的学生会同时备战高考和留学申请。

国际学校学生能参加国内高考吗?

国际学校学生能参加国内高考吗?

一、学籍是硬门槛,没有就免谈

国内高考报名,学籍是绕不开的条件。根据教育部规定,学生必须拥有普通高中学籍,才有资格报名高考。而国际学校的情况比较复杂,

1. 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这类学校的学生通常没有国内学籍,自然无法参加高考。

2. 民办双语学校,部分学校会为学生注册国内学籍,这类学生理论上可以参加高考,但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课程冲突(比如同时学国内课程和IB/AP)。

3. 公立学校国际部,大部分公立国际部的学生有国内学籍,但学校可能要求学生签协议放弃高考,专注出国方向。

建议,如果未来想“两条腿走路”,一定要在入学前确认学校是否保留学籍,并了解课程设置是否支持高考备考。

二、课程差异大,临时抱佛脚行不通

国际课程(如A-Level、IB)和国内高考课程,完全是两种体系。举个栗子,

数学,国际课程更注重应用和思维逻辑,国内高考侧重解题技巧和计算量。

语文/文科,国际学校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古文、政治模块训练,而这些占高考大分值。

英语,虽然国际生英语能力强,但高考英语题型(如语法填空、改错)和托福雅思完全不同,需要专门训练。

曾有家长让孩子高二转回公立学校备战高考,结果发现数理化知识点重合度不到60%,说一千,道一万只能“硬着头皮上”。

三、时间和精力根本不够用

国际学校学生日常要应对全英文授课、国际考试、课外活动,而高考生从高二就开始三轮复习。两者时间线严重冲突,

高三上学期(10-12月)正是申请国外大学的关键期,而这时候高考生已经进入冲刺阶段。

标化考试(如SAT、雅思)和高考模拟考时间重叠,分身乏术是常态。

北京某国际学校老师透露,“过去5年,我们学校尝试高考的学生不到10人,最终上本科线的只有2人。”

四、特殊情况怎么办?

1. 借读生,如果保留原公立学校学籍,以借读身份在国际学校上课,理论上可以回原校报名高考。但需要自学国内课程,风险极高。

2. 社会考生,年满18周岁且没有大学学籍的学生,可以社会考生身份报名,但部分专业(如军校、警校)明确不收社会考生。

3. 艺术生/体育生,如果专业成绩突出,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但需要提前参加省统考和校考。

五、到底值不值得尝试?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问自己三个现实问题,

1. 是否有国内学籍?

2. 能否承受同时准备留学和高考的双重压力?

3. 如果高考结果不理想,是否有备用计划?

一位上海家长分享,“孩子初中读国际学校,后来想高考,初三暑假恶补一年才考上区重点高中。这条路走得通,但代价太大。”

国际学校学生参加高考并非完全不可能,但需要从入学初期就做好规划。如果已经读到高中阶段,建议优先专注留学方向;若确实想尝试高考,务必提前联系户籍所在地教育局确认政策,并做好“从头补课”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