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家长咨询,"北京德威国际学校到底怎么样?听说一年学费要30万?"作为实地探访过3个校区的教育观察者,今天就手把手教大家看懂这所老牌国际学校的真实情况。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学费问题(以2024年最新标准),
国际小学部,24.8万/年(含餐费、校车)
国际初中部,28.6万/年(含实验课程材料费)
国际高中部,32.4万/年(IB课程额外收取考试费)
这里要别忘了,很多家长不知道的隐形成本——每年至少预留5-8万用于课外活动,像马术、海外研学这类特色项目都是单独收费的。
课程设置方面,德威采用英式教育体系打底+IB课程进阶的模式。小学阶段每天有1小时中文课,这点比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更符合中国家庭需求。但要注意他们的数学课程进度比公立学校慢半学期,打算走高考路线的家庭需要慎重。
入学考试分为三轮,
1. 笔试,英语(CEFR标准B2)、数学(双语试卷)
2. 家长面谈,重点考察教育理念契合度
3. 学生适应性评估(小组活动观察)
去年有位朝阳区的家长分享经验,"提前半年让孩子参加英皇考级口语培训,面试时用英文介绍自己的机器人作品,成功加分不少。"
关于大家常问的三个问题,
1. 必须住校吗?——走读生占60%,宿舍2人间带独立卫浴,晚10点断网
2. 外教流动性大吗?——主科教师平均在校5.8年,体育/艺术类教师流动性较高
3. 高中毕业去向如何?——2023届78%进入QS前50大学,英国方向占62%
建议正在考虑国际教育的家庭,5月开放日一定要参加沉浸式体验。上周我跟着七年级学生上了半天课,他们的生物课直接在校园湿地做生态观测,这种实践教学确实值得借鉴。
北京地区国际学校梯队排名与择校攻略
一、北京国际学校梯队怎么分?
国际学校的梯队主要看升学成绩、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和口碑。根据家长圈里的“民间共识”,大致分三档,
第一梯队,稳居金字塔尖
北京鼎石学校,硬件强、IB课程体系成熟,爬藤(藤校录取)表现亮眼,适合目标顶尖美本的家庭。
顺义国际学校(ISB),外籍家庭首选,全英文环境,课外活动丰富,但只收外籍护照。
德威、京西、乐成,老牌名校,学术氛围浓,师资稳定,学费每年30万起步。
特点,升学成绩拔尖,但门槛高,入学考试竞争激烈,适合学术能力强或家庭资源充足的孩子。
第二梯队,性价比之选
世青、哈罗、王府学校,课程选择多(IB/AP/A-Level),管理严格,部分学校初高中阶段有国内学籍。
海嘉、清华附中国际部,双语教学突出,中文基础抓得紧,适合未来可能回国发展的孩子。
学费区间,20-25万/年,部分学校提供奖学金。
适合人群,中等偏上成绩,希望兼顾国际教育和文化认同的家庭。
第三梯队,小而美的特色校
青苗、新英才、启明星,走“个性化教育”路线,班级规模小,师生比高,对内向或慢热的孩子更友好。
朝阳凯文、赫德,艺术、体育特色强,比如凯文的音乐剧课程,赫德的马术项目。
学费,15-20万/年,部分新校优惠力度大。
亮点,避开内卷,适合有明确兴趣方向或低龄段孩子。
二、挑学校的4个接地气技巧
1. 看课程,别光听名头
IB、AP、A-Level三大体系差别大,
IB,重综合能力,写论文多,适合自律学霸。
AP,偏美国方向,单科难度高,能换大学学分。
A-Level,英国路线,选3-4门主攻,适合偏科生。
建议,高中才转国际路线的,选A-Level或AP更稳妥;从小读国际体系的,IB适应性更强。
2. 外教流动大不大?重点问!
国际学校外教多,但流动性高。家长访校时直接问,“外教平均在校几年?今年走了几个?”如果学校支支吾吾,可能团队不稳定。
3. 别被硬件忽悠,重点看“软实力”
游泳池、剧场这些硬件固然好,但更要看,
课后有没有针对性辅导(比如托福冲刺班);
升学指导老师是否一对一跟踪;
家长群里的真实评价(某红书、某瓣小组多潜水)。
4. 地理位置影响幸福感
顺义后沙峪、朝阳金盏是国际校扎堆地,但家住海淀的每天跨区接送,大人孩子都遭罪。如果选郊区学校,优先考虑有校车或住宿的。
三、这些坑,咱尽量别踩
盲目冲一梯队,如果孩子英语基础弱,进去后可能压力大,反而丧失自信。
忽视中文课,国际学校中文教学普遍弱,周末得自己补,别指望学校。
学费外的隐形消费,夏令营、国际竞赛报名费、校车费…一年额外准备5-8万。
四、“上岸人”的真心话
1. 小学阶段别太纠结排名,孩子开心、养成好习惯更重要,梯队差距在高中才明显。
2. 插班比一年级入学容易,很多学校二年级、五年级有空位,竞争小。
3. 提前1年准备入学考,英语能力是关键,尤其是听说(很多学校用MAP测试系统)。
选国际学校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建议家长带孩子多跑几场开放日,蹭几节试听课,感受下氛围再决定。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