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汇佳国际小学一路读到国际高中的"老校友",今天想用最实在的大白话,和各位家长聊聊这所老牌国际学校的真实情况。收到太多私信问"汇佳到底值不值每年20多万学费",干脆一次性说清楚。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课程体系。汇佳从小学开始就是IB框架,到了初中MYP,高中DP,这个连贯性在北京国际校里算少有的。我表弟在朝阳某国际学校,初中转学过来时明显衔接不上,但咱们学校从三年级就有跨学科主题探究,比如用"水的循环"把科学课和地理课串起来,这种教学方式孩子接受度特别高。
再说说硬件设施,光说数字可能没概念:校园里有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绿地,这在五环内绝对是奢侈配置。我儿子现在在小学部,每周三下午雷打不动去马术场上课,校服里还配发专业骑装。艺术楼里的陶艺窑是德国进口的,烧制温度能精确到±5℃,这些细节确实对得起学费。
关于师资这块要分两面说。外教流动性确实存在,但我家孩子遇到的几位主班老师都挺稳定,教数学的Mr.Smith待了快7年,疫情期间都没回国。不过要提醒家长,想进汇佳双语班的话,最好在小学阶段打好中文基础,我见过太多初中转学生因为文言文跟不上被迫转回普通班的。
食堂伙食是家长群里热议的焦点,8个档口现煮现做,西餐主厨以前在柏悦酒店干过。但孩子们最爱的是周四的"国际美食日",韩国炒年糕、印度咖喱角这些,每月还有次亲子烘焙课。不过过敏体质的孩子要注意,虽然每餐都标注过敏原,但厨房毕竟是共用的。
说一千,道一万说说升学,2023届毕业生里70%进了世界前50大学是事实,但过程绝对不轻松。从十年级开始就有升学指导驻校,我家孩子光申请文书就改了11稿。新开的艺术特色班挺亮眼,去年有个学姐凭插画作品集直录罗德岛设计学院,这条路适合偏科的艺术生。
要说缺点也不是没有,课外活动虽然丰富,但钢琴、击剑这些高端项目要额外收费。另外校车路线覆盖不够广,像我们住亦庄的每天得自己接送。但整体来说,要是认准IB体系又图个稳妥,汇佳确实是能一站到底的选择。
汇佳国际小学入学条件有哪些?这三点要求必须提前准备
第一点:户籍和身份证明要齐全
汇佳作为一所国际学校,对学生的户籍要求相对灵活,但基础材料必须备齐。本地户籍的孩子需要提供户口本、出生证明、疫苗接种记录等常规资料;外地或外籍学生则需额外准备居住证、父母工作证明(如社保缴纳记录)或护照等文件。
这里有个小提醒:居住证办理周期较长,特别是非京籍家庭,建议提前半年到一年准备,避免临近报名时手忙脚乱。另外,部分校区可能对家庭住址有“就近优先”原则,租房或购房时最好提前咨询学校招生办。
第二点:通过入学评估,重点考察这两项能力
汇佳的入学评估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主要考察孩子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看成绩单。
笔试部分:低年级以基础认知为主,比如图形辨识、简单数学逻辑、语言表达(中英文看图说话);高年级会增加阅读理解、写作等题目,难度适中,但更注重思维灵活性。
面试环节:孩子需单独与老师交流,问题通常围绕兴趣爱好、家庭生活、简单的场景反应(比如“和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英语口语是加分项,学校会通过日常对话观察孩子的语言应用能力。
家长平时可以多带孩子阅读绘本、玩益智游戏,培养表达习惯。不用刻意刷题,但可以模拟面试场景,让孩子习惯和陌生人交流。
第三点:家庭的教育理念要与学校契合
汇佳特别重视家校共育,招生时可能会通过家长面谈了解家庭的教育观念。比如学校注重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跨文化理解能力,如果家长更看重分数排名,可能会被认为理念不合。
面谈中常见的问题包括:
为什么选择国际教育?
平时如何陪伴孩子学习?
对孩子的未来规划是什么?
建议家长提前了解学校的课程体系(如IB PYP项目),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真诚表达教育需求。比如可以提到“希望孩子从小接触多元文化,在实践中学知识”——这种回答既贴合学校特色,又显得自然不做作。
额外注意:报名时间和材料清单
除了以上三点,时间节点和材料细节也容易踩坑。汇佳通常每年秋季开放次年入学申请,热门年级(如一年级、插班生)名额竞争激烈,建议提前关注官网或公众号通知。材料提交时务必核对原件与复印件,避免漏交、错交。
想顺利进入汇佳国际小学,家长一定要早规划、早准备。把材料理顺,帮孩子打好基础,再摸清学校的教育风格,成功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