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不少家长私信问墨尔文国际学校值不值得选,尤其关心从国际小学到高中的课程衔接和实际费用。作为实地探访过3次的老家长,今天就用大白话和大家唠唠真实情况。

一、墨尔文到底“国际”在哪?

别被名字忽悠了,关键看课程!墨尔文小学部用英国国家课程打基础,初中开始引入IGCSE,高中直接对接A-Level和IB双体系。尤其IB课程,全球大学都认这个,去年毕业生里70%进了QS前100学校。

二、学费贵不贵?关键看隐性支出

直接上干货(以2023年最新数据为准):

国际小学:18万/年(含基础课外班)

国际初中:22万/年(实验室耗材另算)

国际高中:26万/年(考试费、竞赛辅导单收)

划重点:夏令营、国际竞赛报名这些“隐藏项目”每年至少多备3万,很多家长第一次咨询时根本不知道。

三、“懂行的人”的血泪经验

1. 英语突击没用:三年级转学的娃,入学测试直接要求能读《神奇树屋》,口语要能和外教聊周末计划。

2. 家长也得上课:每月一次的家长工作坊不是走过场,IB课程怎么选科、大学申请时间线这些都得学。

3. 校车路线坑:宣传册上写“覆盖全城”,实际只到地铁站,家住滨河区的得自己拼车。

四、适合什么样的家庭?

准备初高中出国的:IB课程衔接更顺

想冲牛剑G5的:学校有专门的笔试辅导

工作忙的家长:课后托管到18:30,伙食比大部分国际学校强

还听说要开艺术特色班,钢琴房直接用的施坦威,不过具体得等明年招生简章。要是拿不准主意,建议参加周三的开放日,重点看实验室设备和图书馆英文原版书更新频率,这两个最能看出学校舍不舍得花钱。

下期大家关心的话题:《墨尔文vs哈罗国际:家长最纠结的5个对比点》

墨尔文国际学校入学考试真题汇总

墨尔文国际学校入学考试真题汇总

墨尔文国际学校的入学考试一直是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每年都有不少家长和学生咨询:考试到底考什么?怎么备考更高效?今天咱们就聊点实在的,结合往年情况聊聊备考方向,尽量让大家少走弯路。

一、考试整体风格:注重基础能力

墨尔文的入学考试没有想象中那么“玄乎”,核心是检验学生的学术基础和思维灵活性。比如数学题不会出现超纲内容,但题目设计更注重实际应用。英语部分则看重阅读理解和表达逻辑,而非单纯考察词汇量。

举个例子,去年一道数学题是让计算学校食堂采购水果的成本和利润,需要结合百分比和单位换算,这种题既考计算能力,也考实际问题处理思路。

二、英语部分:别光背单词,要练“活学活用”

英语试卷通常分阅读、写作、听力三块。阅读材料常选自青少年小说或科普杂志,题目会问“作者为什么用某个比喻”或者“某个段落的作用是什么”,这就得训练孩子理解深层逻辑,而不是只找表面信息。

写作部分常出现书信、议论文题型。比如去年题目是“给校长写一封改善校园设施的建议信”,重点考察结构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具体。建议平时多练“观点+例子”的表达模式,比如先写“增加饮水机”,再说明“操场距离教学楼远,同学课间喝水不方便”。

三、数学备考:吃透课本,强化应用思维

数学题以国内初中知识为主,但出题方式更贴近生活。比如几何题不直接问角度计算,而是给出一块草坪的平面图,让学生计算需要多少围栏材料。这种题需要先提取图形中的有效数据,再分步骤解答。

建议整理错题时重点标注两类问题:一类是计算失误,另一类是思路卡壳的题。后者要反复练习同类型题目,直到能独立拆解题干条件。

四、面试环节:自然表达比“标准答案”更重要

通过笔试后,面试通常采用一对一或小组讨论形式。老师可能问“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或“描述一次团队合作的经历”。这里有个误区:很多孩子会提前背稿子,但回答时反而显得生硬。

比如问到兴趣爱好,与其说“我喜欢读书,因为能增长知识”,不如具体说“迷上了科幻小说,比如《三体》里人类面对外星文明的困境让我思考现实中的科技伦理问题”。这种回答更能体现真实想法。

五、短期冲刺技巧

1. 英语听力:每天听10分钟TED-Ed青少年频道的视频,先盲听一遍再对照字幕,重点记录连读和重音位置。

2. 数学提速:限时完成混合题型练习,比如20分钟内做完5道应用题+10道计算题,训练时间分配。

3. 模拟面试:用手机录下自己的回答,观察是否有眼神躲闪、语速过快等问题,逐步调整到自然状态。

备考期间,家长可以帮孩子整理错题本,但不要过度干预学习节奏。适当安排放松时间,比如周末散步或看一场电影,反而能提升学习效率。

学姐提醒一句:考试只是阶段性检验,保持稳定的心态更重要。与其焦虑“能不能考上”,不如把精力放在“每天解决一个小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