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朋友圈看到家长都在问:"国际学校到底值不值得读?""城市绿洲国际学校一年学费多少?"作为一个实地探访过5所国际学校的二宝妈,今天就跟大伙唠唠这个被问爆的"城市绿洲国际学校"。
先说硬件配置,人家是真舍得砸钱。小学部每个教室都配了新风系统和空气监测仪,初中部有3D打印教室和机器人实验室,高中部的化学实验室比我们大学那会儿的还先进。不过最让我意外的是食堂,每周菜单都是专业营养师配的,清真餐、低糖餐都有专门窗口。
课程体系这块分得特别细:小学部用IB-PYP打基础,初中开始IB-MYP衔接,高中直接分IBDP和AP双轨制。去年毕业生里有23%拿了IB双语文凭,AP班的微积分平均分4.2(满分5分),这个成绩在本地国际学校圈里能排前五。
重点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学费(敲黑板!)。我特意对比了2023-2024年最新标准:
小学部:18.8万/年(含教材费)
初中部:21.6万/年(含实验耗材)
高中部:24.8万/年(含AP考试费)
注意!这些费用不含校车(8000/学期)和冬夏令营(2-5万不等),建议预算时多留15%空间。
招生办主任跟我透露,这两年报名人数涨了40%,但录取率反而从35%降到28%。现在面试不光考孩子,还要看家长教育理念。有个朋友家娃面试时,老师直接问:"如果孩子想学考古专业,你们支持吗?"这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考验家长的教育格局。
住校生家长要注意,学校规定每周三固定为"无电子产品日",这个制度争议挺大。支持派说能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反对派担心联系不便。我个人觉得,既然选了国际教育,就该接受这种特色管理。
说一千,道一万给个实在建议:别光看学校宣传册,一定要参加开放日。上次我去就看到有个家长带着pH试纸检测游泳池水质,虽然夸张了点,但这种认真劲儿值得学习。毕竟花几十万不是小数目,咱得对得起钱包不是?
城市绿洲国际学校招生要求详解
一、招生对象:年龄和户籍有讲究
城市绿洲主要面向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学生,但不同学部的年龄限制略有差异。比如小学部要求入学当年8月31日前满6周岁,初中部则需完成国内小学六年级或国际学校同等学历。户籍方面,学校对本地和外地家庭都开放,但外籍或港澳台身份的孩子在申请时可能更有优势,尤其高中阶段。
二、申请材料:别小看这些“纸片子”
材料准备是第一步,也是容易踩坑的环节。除了户口本、疫苗接种记录这些常规文件,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英语能力证明,比如剑桥少儿英语或小托福成绩,哪怕学校没硬性要求,但实际录取中占比很大;二是课外活动记录,比如参与过国际竞赛、公益项目或特长比赛,能体现孩子综合能力的材料,建议整理成图文并茂的PDF。
三、入学考试:笔试+面试,考啥?
笔试主要考英语和数学。英语难度高于普通公立学校,比如小学部可能涉及看图写话,初高中会有短文分析和观点论述题。数学则偏向逻辑思维,题目中英文混合,平时刷题多的孩子未必占优,更看重灵活应用。
面试环节分学生和家长两部分。孩子通常会被问到兴趣爱好、未来规划,甚至随机情景问答(比如“如果你有100元会怎么花?”)。家长面试侧重教育理念,比如“如何看待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家庭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回答时切忌空谈理论,结合自家例子更讨喜。
四、家长面谈:细节决定成败
很多家长以为面谈只是走流程,其实这一关刷人不少。着装建议休闲商务风,别太随意也别太紧绷。提前了解学校的课程特色,比如他们引以为傲的森林教育项目或STEAM实验室,聊天时自然带出会加分。最重要的是,避免“甩锅式”发言,比如“孩子就交给学校了”,学校更希望听到家庭和校方的协作计划。
五、录取流程:时间线要掐准
每年3-5月是申请高峰,但建议提前半年关注开放日。学校通常分两批录取,第一批在12月,第二批次年4月。如果第一批没赶上,别慌,部分学位会预留补录名额。但热门年级(如小学一年级、初一)竞争激烈,早准备早递材料才是王道。
六、学费和其他隐性成本
学费按年级递增,小学部每年约12万-15万,初高中15万-20万。校车、国际游学、特色课程(如马术、编程)需要额外付费。建议家庭提前评估经济能力,部分学部提供奖学金,但名额有限,需单独申请。
对了说句实在话:选学校就像找对象,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城市绿洲的优势在于双语环境和个性化培养,但课业压力也不小。建议家长带孩子参加开放日,亲身感受校园氛围,比光看招生简章更靠谱。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