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中课程怎么选?家长最头疼的三大问题就是"学什么、花多少、怎么考"。今天咱们抛开官方话术,用大白话聊聊IB、AP、A-Level这三个课程的"真面目"。

先看学费账单,以北京某国际高中为例,IB课程年费28万,AP课程22万,A-Level只要18万。差价主要来自教材费和考试费,IB一套原版教材就要800多,AP每科考试费1350元,A-Level最划算的单科考试费才700元。不过别被价格迷惑,选课得看孩子特点。

IB课程像"全能特训班",要求文理兼修还要做社会实践,适合学习能力强、时间管理好的学生。去年上海IB考生平均分38.4(满分45),但每天学习时间长达10小时。AP课程是"大学先修班",能换学分省学费,数理化强的孩子选5-6门AP,申请美本优势明显。A-Level则是"专业定向班",允许偏科,物理好的学生专注数理科目,照样能进牛剑。

重点来了!选课要看三个指标,1)孩子偏科情况 2)目标留学国家 3)家庭预算。想去美国的建议AP+托福套餐,英国方向首选A-Level,IB适合全球申请但要做好吃苦准备。别忘了,很多学校允许"混搭",比如主修A-Level加1-2门AP,这样既能突出专业优势,又能展示学习能力。

国际学校转学注意事项全门道

国际学校转学注意事项全门道

转学不是搬家,随便挑个时间就能搬。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学期安排和普通学校差异大,比如很多学校采用“学年制”(8月开学),而国内公立学校通常是9月开学。如果中途插班,孩子可能面临课程衔接断层。

*建议*,尽量在学年结束前完成转学(比如春季学期末),避免学期中突然转学。低年级(小学阶段)或升学关键节点(如小升初、初升高)前半年到一年是黄金期,留足适应时间。

二、课程体系对不上?先搞懂“游戏规则”

国际学校主流课程有IB、AP、A-Level,还有加拿大BC、澳洲WACE等小众体系。比如从AP学校转到IB学校,IB的论文和课外项目要求更高,孩子可能突然“手忙脚乱”。

*对策*,提前研究目标学校的课程设置,对比现有课程差距。比如A-Level偏科严重,如果孩子理科强但文科弱,转到IB体系前得补足文科能力。

三、选校别光看名气,“合脚”最重要

家长容易陷入“排名陷阱”,觉得某某名校升学率高就必须进。但名校竞争激烈,孩子压力大,反而可能打击自信。

*接地气建议*,

1. 溜一圈学校,别光看官网宣传,实地考察课堂氛围。比如外教是否稳定?学生课间是埋头刷题还是活泼讨论?

2. 硬件别凑合,实验室设备老旧、图书馆藏书少的学校,可能对实践类课程支持不足。

3. 毕业生去向,别只看“爬藤率”,看看中等水平学生去了哪些大学,这才是真实参考。

四、材料准备,细节决定成败

国际学校转学材料比公立学校复杂,常见雷区,

成绩单,部分学校要求近2年成绩+标准化考试(如MAP测试)。如果孩子某科成绩突然下滑,提前准备解释理由。

个人陈述,小学生可以画图或录视频表达,初高中生避免堆砌奖项,多写自己如何解决问题(比如用英语调解同学矛盾)。

五、面试关,孩子和家长都得“上阵”

*学生面试*,

低龄孩子别背答案,考官更看重自然表达。比如问“你喜欢读什么书”,孩子聊《哈利波特》时手舞足蹈反而加分。

初高中生可能会被问时事观点(如环保问题),平时多引导孩子思考。

*家长面试*,

高频问题,“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 千万别答“因为你们排名高”。可以说具体原因,比如“学校有机器人社团,孩子从小爱编程”。

警惕“炫娃式回答”,比起“我孩子钢琴十级”,不如说“他坚持练琴5年,遇到瓶颈也不放弃”。

六、家长要当“缓冲垫”,别做“压力源”

转学后孩子可能抱怨“同学都有留学经历,我插不上话”或“外教语速太快听不懂”。这时候别急着说“别人能行你为什么不行”,而是,

1. 找学校资源,比如申请课后语言辅导班;

2. 创造社交机会,周末约同班同学家庭一起郊游;

3. 降低短期期待,允许孩子第一学期成绩“不好看”,重点看进步趋势。

七、心理准备,孩子比你想象的更敏感

大孩子转学容易焦虑社交关系,小学生反而可能因为“食堂冰淇淋好吃”迅速适应。

*信号预警*,如果孩子频繁装病不上学、提到同学名字就沉默,可能是适应不良。这时可以,

和学校心理老师沟通;

在家用角色扮演游戏模拟社交场景;

睡前10分钟聊聊“今天哪个瞬间最开心”。

八、钱要花在刀刃上

国际学校转学成本不只是学费,隐性支出比如,

暑期衔接班(通常2万+/月);

课外活动费(参加模联、竞赛等);

交通住宿(如果选外地学校)。

建议预留学费的20%作为应急资金。

九、学籍问题不能“后知后觉”

从公立学校转国际学校,通常要放弃国内学籍,未来只能申请海外大学。如果纠结“两条腿走路”,可选保留学籍的双轨制学校,但孩子压力会更大。

十、插班后“生存法则”

第一周主动认识坐旁边的同学;

记牢老师的名字和办公室位置;

加入1个学术社团+1个兴趣社团;

每天睡前整理第二天课表要带的东西。

转学就像给植物换盆,不能保证百分百成活,但提前松土、浇水、观察光照,总能提高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