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家长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选国际学校就像拆盲盒,没做功课准后悔"。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所老牌国际学校——深圳承翰国际学校。作为在深圳扎根15年的国际化教育机构,它从小学到高中一贯制的办学模式,确实让不少家长省去了升学择校的烦恼。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课程体系。小学部采用IB-PYP课程,初中是剑桥国际课程,到了高中分IBDP和美高AP双轨制。特别要提的是他们的"双班主任制",每个班配备中外籍班主任各一名,我实地探访时发现,外教全天候在班办公,这种配置在深圳国际学校里还真不多见。
学费方面,2024年最新标准是小学部16.8万/年,初中部19.6万/年,高中部21.8万/年。相比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动辄30万+的学费,这个价位确实亲民不少。不过要注意的是,校车费、餐费、校服这些杂项每年还要多准备2万左右。
师资队伍里70%以上是硕士学历,平均教龄8年起步。去年新引进的5位IB考官坐镇,这在课程质量上算是加了道保险。不过也有家长反映,外教流动性还是存在的,建议家长在开放日重点考察意向班级的外教稳定性。
升学成绩这块,2023届毕业生85%进入世界前100大学,其中英国方向拿到的UCLoffer就有12枚。不过要提醒的是,学校对英语基础要求较高,初中部入学考试英语科目难度接近雅思5.0水平,建议提前1年准备语言能力。
实地走访时发现几个细节特别戳家长:一是图书馆中英文藏书比例1:1,二是实验室标配紧急喷淋系统,三是食堂每周公布食材溯源信息。这些细节处见真章,比单纯晒硬件更让人放心。
深圳承翰国际学校入学考试难度大吗?“上岸人”分享真实备考经验
一、考试整体难度:因人而异,但别轻敌
承翰的入学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主要考英语、数学,部分年级可能加逻辑题或科学。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考试难度中等偏上,但题目灵活度和时间压力是两大“拦路虎”。
比如英语科目,词汇量要求比普通学校高,阅读题篇幅长,还会考到批判性思维题(比如让你分析文章作者的观点)。有个初二考生说:“平时学校考试阅读题能轻松做完,但承翰的题目差点没答完,时间卡得很紧。”数学方面,题型接近中考难度,但题目更注重实际应用,比如用几何知识解决生活场景问题,死记公式的学生可能会懵。
二、各科备考重点:抓住核心少走弯路
1. 英语:词汇+速度是关键
阅读:平时多练社科类、科技类长文章,重点训练快速抓主旨和细节的能力。
写作:常考议论文,比如“是否应该限制学生使用手机”,想拿高分得逻辑清晰、例子具体。
听力:口音偏美式,语速接近托福初级,可以多听TED-Ed或科学美国人这类材料。
2. 数学:吃透基础,灵活应用
初中部考题接近中考压轴题难度,比如二次函数和几何证明;小学高年级会涉及奥数类思维题,比如数形结合或数列规律。
建议先把课内知识点巩固扎实,再适当拓展应用题,避免一味刷偏题。
3. 面试:自然表达比背答案更重要
面试官喜欢问开放式问题,比如“描述一次你克服困难的经历”或“你对未来的学习有什么计划”。有学生分享:“老师会顺着你的回答追问细节,临时编故事很容易露馅。”所以提前梳理自己的经历,用真实例子回答反而更加分。
三、“老江湖”的血泪经验
1. 真题模拟一定要做! 很多学生低估了时间压力,平时练习不掐表,结果考试时手忙脚乱。
2. 别忽视“冷门题型”。 比如低年级的逻辑图形题、高年级的科学推理题,虽然占分不多,但能拉开差距。
3. 面试着装不用太正式,干净整洁就行,关键是眼神交流和自信的态度。有个学生穿校服去考,反而让面试官觉得自然。
四、家长能做些什么?
1. 早规划,别临时抱佛脚:尤其是英语能力,短期突击效果有限,建议提前半年开始积累词汇和阅读量。
2. 心态调整比刷题更重要:有个家长说,考前一个月全家紧绷,结果孩子发挥失常。后来放平心态,反而考上了。
3. 多渠道收集信息:比如参加学校开放日,直接问在校生的备考经验,比网上零碎信息更靠谱。
说到底,承翰的入学考试难不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准备是否充分。身边考上的孩子,未必都是“学霸”,但一定是摸清了考试套路、针对性下过功夫的。如果孩子基础不错,加上科学备考,过关的机会还是挺大的。亲情提示一句:备考期间注意劳逸结合,身体垮了反而得不偿失!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