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群里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月薪3万的外企高管李姐,给孩子选外籍国际学校时差点踩坑;年薪50万的互联网高管张哥,却因为没搞懂课程体系差点耽误孩子升学。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选择外籍国际学校时,那些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细节。

第一点:"纯外籍"≠全英文教学

很多家长以为挂着"外籍国际学校"的牌子就全程英文授课,其实这里大有门道。比如上海某知名美式国际学校,小学部每天有2节中文课;深圳某英式学校初中阶段还会开设中国历史选修课。建议家长实地考察时重点看三点:每日课程表的中英文比例、中文教师的资质认证、是否有系统的中华文化课程。

第二点:学费之外的隐形消费清单

以北京顺义区某知名国际学校为例,除了28万/年的基础学费,家长还要准备:

课外活动费(马术/高尔夫等特色课程3-8万/年)

国际考试费(AP考试每科约1500元,IB考试费约6000元)

游学项目(寒暑假海外研学平均5万/次)

建议家长在签约前要求校方提供完整的费用清单,重点关注教材费、校服费、课外活动押金等容易产生纠纷的项目。

第三点:毕业去向比升学率更重要

广州某国际学校去年公布的100%名校录取率很吸引人?仔细看数据会发现:30%学生进入的是QS200开外的大学。建议家长重点关注三个数据:

1. 近三年毕业生具体去向(精确到专业)

2. 往届学生转学率(反映教学质量)

3. 校友网络资源(企业实习机会等)

下次我们聊聊《外籍国际学校和民办国际学校有什么区别?》。本文由实地走访23所国际学校的择校顾问王老师提供专业指导,转载需授权。

《外籍国际学校入学考试都考些什么?》

外籍国际学校入学考试都考些什么?

外籍国际学校入学考试都考些什么?

一、英语能力是核心门槛

外籍国际学校的教学语言通常是英语,所以英语水平测试绝对是重头戏。考试内容一般分为三块:

1. 阅读和词汇:文章篇幅较长,涉及科技、人文等主题,题目会考细节理解、推理判断。比如给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文章,让孩子个人觉得作者观点。

2. 写作部分:低年级可能是看图写故事,高年级则要写议论文。某知名英系学校曾出过“人工智能是否应该取代人类工作”的题目,既考语言功底,也看思维深度。

3. 听力口语:有的学校会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比如4个学生围绕“校园是否该禁用手机”自由辩论,考官在旁边观察表达能力和逻辑。

二、数学考试不简单

别以为国际学校数学容易,实际考试可能比想象中难:

题型灵活:比如用英文出题“A shop sells apples in packs of 6. If Lucy needs 40 apples for a party, how many packs should she buy at least?”,既考计算又考生活应用。

知识点超前:部分美式学校会涉及国内高一才学的代数基础,比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重视过程:哪怕答案错了,写出正确的解题步骤也能拿分,这点和国内应试很不一样。

三、面试环节有门道

面试不是走过场,而是考察孩子真实状态的关键环节。常见套路包括:

个人类问题:“用三个词形容自己”“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重点看自我认知和匹配度。

情景类问题:“如果在小组作业中和同学意见不合怎么办”——考察解决问题能力。

家长面试:有些学校会单独约谈家长,问题可能涉及教育理念、家庭陪伴方式等。曾有家长被问到“周末通常怎么安排亲子时间”。

四、其他隐藏考点

1. 逻辑思维能力:部分学校会加试非文字推理题,比如图形规律、数列推理,主要测智商潜力。

2. 学科特长测试:艺术类学校可能要求提交作品集,体育特色校会加测体能。

3. 心理评估:通过游戏观察孩子的抗压能力、合作意识,比如分组搭积木时是否愿意倾听他人意见。

备考建议

1. 提前模拟英文环境:每天保证1小时英语阅读,推荐《哈利波特》原版这类故事性强的书籍。

2. 练口语别怕丢脸:对着镜子自问自答,重点练“描述经历”和“表达观点”两类场景。

3. 数学要过术语关:背熟英文版数学词汇表,比如直径是diameter,平行四边形是parallelogram。

4. 面试准备小技巧:提前准备3个能体现孩子特点的具体事例,比如“学骑自行车摔了5次没放弃”比单纯说“我很坚持”更有说服力。

亲情提示大家,不同学校的考试风格差异很大。比如德威偏重学术严谨度,耀中更看重文化适应性。建议提前半年参加目标学校的开放日,找在读家长打听往年真题,有的机构还会提供模拟测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