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不少教师朋友的私信,"想趁35岁前出去深造,但网上信息太乱不敢信"。作为“懂行的人”,我整理了这份2025年教师专属留学规划方案,重点说说容易踩的三大雷区。

第一坑,政策变动别轻忽。去年加拿大突然收紧教育类专业签证,导致12位老师材料被打回。建议大家每周登录教育部留学服务网,特别关注带"预警"标识的通知。

第二坑,择校只看排名。张老师去年选了QS前50的某校,去了才发现课程偏理论,完全不适合中小学教师进修。建议优先查看课程设置里是否有"教学法实践""跨文化课堂管理"这类实用模块。

第三坑,材料准备太模板化。去年某重点中学李主任被拒签,原因是推荐信用万能模板被识破。建议准备三份差异化材料,学术推荐信突出教研能力,工作证明强调继续聘用意向,个人陈述结合具体教学案例。

时间安排要卡准这三个节点,3月前完成语言考试,6月前确定3所备选学校,9月同步准备签证和离职交接。有个取巧办法,选择1月开学的项目,能完美衔接寒暑假。

教师留学期间工资保留政策盘懂

教师留学期间工资保留政策盘懂

一、政策到底怎么规定的?

根据教育部《关于支持教师进修学习的若干意见》和地方性文件,公办院校教师因公出国留学或攻读学位期间,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保留基本工资。注意几个关键词,“公办院校”“因公留学”“基本工资”。也就是说,民办学校老师、自费留学的老师一般不适用这条政策。

有的地方还会细化要求,比如留学方向必须和教学岗位相关,或者需要提前签订回国服务协议。比如山东某高校就明确,教师留学期间需按80%发放基础工资,回国后至少服务满5年。

二、哪些钱能留?哪些钱会停?

工资保留≠全额发!通常包含两部分,

1.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这类固定部分;

2. 部分津贴,比如教龄津贴、地区补贴。

而绩效奖金、课时费、年终奖这些浮动收入,留学期间一般停发。

举个例子,王老师月薪8000元,其中基本工资5000元,绩效3000元。出国期间每月只能领到5000元,回国后补发绩效的情况要看学校具体规定。

三、申请流程走对了吗?

想顺利保留工资,千万别踩这三个雷,

1. 提前报备,至少提前半年向学校人事处提交留学计划,临时突击申请容易被打回;

2. 材料齐全,除了录取通知书、留学计划书,有些学校还要求国外导师的推荐信或研究课题证明;

3. 签好协议,90%以上的学校会要求签订回国服务合同,违约可能面临赔偿。

河北李老师就吃过亏,他以为拿到offer就能自动保留工资,结果没走完校内审批流程,出国后工资直接停发半年。

四、这些细节不注意真不行

社保公积金,多数地区允许继续缴纳,但个人部分需要自己承担;

职称评审,留学期间算不算工龄?有的省份规定,只要保留工资就计入教龄;

突发情况,如果因疫情等原因延期回国,要及时补交延期证明,否则可能被追回已发工资。

广州某重点中学甚至要求教师每季度提交学习进度报告,否则停发下季度工资。

五、回来之后怎么办?

别以为回国就万事大吉!这些后续操作要跟上,

1. 及时到人事处办理返校手续;

2. 提交留学期间的科研成果或结业证书;

3. 涉及报销的,留好所有票据原件。

浙江张老师的教训,他回国后忘了提交国外课程成绩单,结果被认定“未完成进修任务”,扣发了3个月工资。

学姐提醒一句,各地政策差异较大,比如江苏部分地区对博士进修教师额外发放生活补助,而中西部省份可能限制留学国家范围。出发前一定要去教育局官网查最新文件,或者直接打12345咨询当地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