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很多家长咨询,"2025年送孩子出国还值不值?"作为从业8年的留学顾问,我建议大家重点关注这三个变化,
第一,签证政策有新调整。英国将推行电子签证全程线上办理,但增加了资金流水审核环节。美国恢复面签后,部分敏感专业需要提供额外材料。最值得关注的是日本,2025年4月起语言学校就读时长将计入工作签证年限,这对想留日发展的同学是重大利好。
第二,费用结构出现两极分化。英美院校学费普遍上涨8%-12%,但奖学金池同步扩容。以曼彻斯特大学为例,2025年硕士奖学金名额增加30%,涵盖工程类和商科专业。而德法公立院校依旧免学费,但生活成本上涨明显,慕尼黑学生公寓租金同比上涨15%。
第三,中介服务模式大变革。教育部新规要求留学机构公示服务明细,某头部机构就被曝光"背景提升"项目虚标价格。建议选择提供院校数据库查询权限的中介,像我们给学生开通的选校系统能实时查看各专业录取率、毕业去向等37项指标。
帮学生申请时发现,伦敦政经的数据科学专业悄悄提高了数学成绩要求,而悉尼大学反而放宽了商科雅思门槛。这些细节变动恰恰说明,留学规划必须动态调整,不能照搬往年经验。
留学中介“防坑”秘诀,这些套路要当心
一、保录取?先看看保的是啥学校
好多中介上来就跟你说"保录取,不成功全额退款"。听着挺美对吧?但这里头门道可不少。去年我有个朋友就被忽悠了,中介给他保底的学校压根没听过,后来一查QS排名800开外,这种学校自己申请都能进。还有些中介会把语言班和正课打包保录取,结果学生去了才发现得先读两年语言。
建议直接问清楚,"保的是哪几所学校?有没有排名范围?"自己上官网查查学校信息,别光听中介吹。
二、文书代写藏着大雷
不少中介吹嘘"外籍导师润色""个性化定制",结果交上来的文书全是模板套话。有个学生发现自己的PS和另一个同学的除了名字专业,其他内容一模一样。更坑的是,有些中介直接机翻中文稿,语法错误一大堆。
靠谱的做法是,要求看文书样稿,坚持参与写作过程。哪怕英语不够好,至少要把自己的经历亮点梳理清楚,别当甩手掌柜。
三、费用清单要盯紧
签约时报个3万基础服务费,等真正开始申请了,各种隐藏收费就冒出来了,"加申学校每所2000""背景提升项目另算""签证指导费5000"。有个同学说一千,道一万算下来,杂七杂八的费用比基础费还高。
签合同前一定要求明细清单,把服务项目、附加费用、退款条件全写清楚。碰上含糊其辞的中介,赶紧撤。
四、背景提升可能是智商税
实习证明、科研项目、论文发表...这些增值服务动辄开价上万。但很多所谓的"大厂实习"就是盖章走个过场,论文发在野鸡期刊上反而起反作用。见过最离谱的,中介推荐学生花5万参加两周线上科研,结果证书上的导师名字都是假的。
真要提升背景,老老实实找本校老师做项目,或者通过正规渠道申请暑期学校。别信那些花钱买经历的把戏。
五、选校名单藏着小心机
有的中介会猛推某几所不知名学校,说是"合作院校有内部名额"。其实这些学校给中介的返佣高,跟学生实力根本不匹配。还有人被忽悠申请"冷门专业",过去才发现课程设置奇葩,毕业都成问题。
自己一定要参与选校过程,参考官网数据和靠谱排名。遇到中介拼命推荐某几所非主流学校的,建议直接拉黑。
六、催签约的话术要警惕
"现在签约享早鸟价""名额只剩对了三个"...这些都是逼单的常见套路。真正负责的中介会先了解你的情况,而不是急着收钱。去年有家中介跟学生说"再不签约就赶不上申请季",结果学生10月份签的约,11月才给开始准备材料。
记住,好中介不怕你多比较,遇到催命似的销售,我就直接说再见。
七、合同里这些条款要留心
重点看这三条,1.退费比例和条件(是全额退还是扣手续费)2.服务内容是否具体(写清申请几所学校、修改几次文书)3.个人信息保密条款。有同学遇到过中介拿自己案例打广告的,就是合同里没写清楚。
实在拿不准的,花点钱找法律顾问帮忙看合同。别心疼那几百块咨询费,总比后期扯皮强。
找中介就像找对象,光看广告宣传不行,得多打听真实口碑。加几个留学群,问问“上岸人”的体验,比中介自己吹的靠谱多了。记住,你是花钱买服务的,该硬气时就硬气,别被中介牵着鼻子走。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