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准备去上海读研留学的同学注意了!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说说费用问题,全程大实话,看完保你心里有底。
先说大头——学费。不同国家差别能有多大?英美一年20万起步是常态,香港新加坡稍微亲民些,15万左右也能拿下。但注意哈,商科和医学专业普遍要再加5-10万。上海本地的留学机构老王跟我说,"这两年汇率波动大,建议提前半年换汇,去年有个学生就靠这个操作省了2万多。"
住宿这块千万别想当然。纽约、伦敦这些城市,单间月租折合人民币1.5万不稀奇。有个在曼彻斯特读传媒的妹子支招,"住学校宿舍比外面便宜30%,还能蹭免费健身房。"不过要说最省钱的还是合租,上海姑娘小陈在柏林找到3人合租公寓,每月才摊4000块。
生活费怎么控制?“老江湖”建议每天自己做饭能省一半开销。但别光想着省钱,该花的钱得花,医疗保险每年8000左右不能省,教材费准备5000起步。有个在悉尼读IT的小哥吐槽,"二手书市场要蹲点抢,晚了就只能买新书,多花两千冤枉钱。"
对了说三个实操建议,第一,关注汇率波动,设置汇率提醒;第二,提前申请校内打工岗位,时薪比校外高20%;第三,带够转换插头和常用药,这些在国外买价格翻倍。记住,留学不是烧钱比赛,会规划的学生30万也能读下来,不会规划的50万都打不住。
留学读研怎么省钱?“上岸人”教你这三招
第一招,选对地方,学费直接省一半
别光盯着英美! 比如德国、挪威的公立大学,学费几乎免费(巴符州除外),只收几百欧注册费;荷兰的学费一年8-15万人民币,比英美便宜一半。再比如马来西亚的大学,QS排名前200的学校,硕士学费一年才3-5万,生活费和国内二线城市差不多。
避开“热门城市陷阱”。 同样是英国,伦敦和非伦敦地区的生活成本能差出30%。比如住学生公寓,伦敦一周至少250镑,而曼彻斯特、格拉斯哥150镑就能搞定。选学校前,直接上Numbeo网站对比当地物价,心里立马有数。
奖学金别嫌麻烦! 很多学校有“早鸟奖学金”,赶第一轮申请就能拿5%-10%学费减免。理工科的同学多盯着实验室的TA/RA岗位,免学费还发工资。另外,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硕士项目每年也有名额,覆盖生活费+机票,毕业不强制回国,特别适合欧洲小众国家申请。
第二招,吃住行抠细节,每月多省3000块
住宿是最大头,路子要野。 学校宿舍虽然方便,但价格普遍比校外贵。上Facebook搜“城市名+Student Accommodation”,找本地学生转租,或者直接和同学合租House。比如在悉尼,学校单间每周400澳元,但去郊区租三居室平分,每人每周能省下100刀。
自己做饭,一年省出机票钱。 欧洲超市的牛排、三文鱼比国内便宜,亚洲超市买调料,一周采购一次,伙食费能控制在50欧以内。下载Too Good To Go,每天傍晚5欧捡漏面包店、超市的临期食品包,够吃两天。
交通卡、二手货、学生折扣,一个都别放过。 办铁路卡(比如英国Railcard)、买二手教科书用Amazon Warehouse,连洗发水都等黑五囤货。再推荐两个神器,Unidays学生折扣查品牌优惠,Groupon蹲本地低价团购。
第三招,边读书边赚钱,覆盖生活费
合法打工别超时。 比如澳洲允许每两周打工40小时,按最低时薪23澳元算,一个月能赚近8000人民币。英国每周20小时,餐馆时薪12镑起,学校图书馆前台更轻松。有个同学在柏林给游客做City Walk讲解,时薪30欧还练了口语。
实习变现最划算。 北欧和新加坡的硕士自带实习期,企业每月发1000-2000欧补贴。即使没工资,像德国的大厂实习也能拿推荐信,毕业转正跳过试用期。我导师甚至鼓励学生接远程兼职,比如给国内公司写行业报告,时薪比端盘子高3倍。
反向薅汇率羊毛。 交学费前盯紧汇率波动,跌到低点时分批换汇。用TransferWise(现Wise)跨境转账,手续费比银行少80%。另外,推荐用Revolut这类多币种卡,直接刷当地货币,避免DCC转换费。
对了说句大实话,留学省钱不是抠门,而是把资源花在真正值得的地方——比如多参加行业会议、买专业软件、假期游历周边国家。稍微动点心思,踏踏实实读完硕士,真的不用砸锅卖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