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同学私信问,"2025年留学到底该怎么准备?"作为在留学行业摸爬滚打7年的“老江湖”,今天说点掏心窝子的大实话。

先说个真实案例,去年小王同学申请英国硕士,光中介费就花了5万,结果推荐的3所学校全是合作院校,毕业回国连学历认证都卡壳。这就是典型的"推介项目"陷阱!

2025年申请季要特别注意,

1. 警惕"保录套餐",教育部去年已点名12所野鸡大学

2. 文书代写千万别用模板,去年UCL直接拒了300份雷同文书

3. 语言班不是万金油,曼大今年突然取消语言内测

重点说说选校诀窍。帮学生整理了个宝藏名单,包含20所QS前100院校里,真正接受双非背景的学校。像诺丁汉大学商科,去年双非录取率有38%,但中介从来不会主动告诉你。

费用方面给大家提个醒,2025年部分国家签证费要涨!英国预计涨到800镑,澳洲可能突破1000澳币。但有个省钱的冷知识,提前6个月预约语言考试能省300-500元。

文书准备记住三个"一定",一定要体现专业认知,一定要有量化成果,一定要避开AI写作。去年有个学生用ChatGPT写PS,系统检测出38%的AI率直接被拉黑名单。

说一千,道一万给大家吃颗定心丸,2025年仍是留学窗口期。像德国放宽工作签证,加拿大新增5万移民配额。但切记要早规划,我整理了份《2025留学申请时间轴》,需要的同学评论区留言"时间表"。

留学中介不会说的10个潜规则

留学中介不会说的10个潜规则

1. “合作院校”本质是佣金提成

大部分中介会和海外院校签合作协议,每推荐一个学生,学校返佣金。说白了,中介更愿意推返佣高的学校,而不是真正适合你的。比如某QS排名300开外的英国大学,返佣可能高达学费的30%。这时候,你的背景明明能冲前100,中介却可能劝你“求稳”。

2. 文书模板化,换个名字就能用

“定制化文书”是中介常见的话术,但实际操作中,不少机构直接用模板套用。尤其是申请旺季,一个文书老师同时处理几十份材料,质量可想而知。有个简单方法验证,让对方提供往届相似专业案例的文书片段(隐去隐私),如果结构雷同,赶紧跑。

3. 背景提升项目溢价严重

实习、科研项目收费动辄几万,实际上很多是“贴牌合作”。比如某大厂远程实习,实际是外包公司挂名;科研项目可能是国内教授带学生水一篇论文。真想提升背景,不如自己联系导师或参加学校官方项目,省钱还靠谱。

4. 保录取“水分”大

号称“保前50”“保录取”的套餐,往往附加苛刻条件,比如要求你同时申请5所保底校,一旦有一所录取就算成功。甚至有的保底校排名200开外,中介照样收你10万+服务费。

5. 顾问流动性极高

签约前和你聊的是“资深总监”,签约后对接的可能是个刚毕业的实习生。行业里顾问跳槽率超高,尤其旺季前,新手培训两周就上岗。合同里一定写明“更换顾问需本人同意”,否则中途换人,耽误事还没处说理。

6. 低价签约,后期加价

“1万申5所”听着划算,但后期可能以“加急费”“材料认证费”“额外文书”等名义加钱。比如某澳洲中介低价引流,签约后说“移民局要求补材料”,再收5000翻译费。签合同前一定逐条确认费用明细!

7. 制造焦虑逼你签约

“你的GPA太低了,不找我们今年肯定没学上”“下个月学校就截止了”……这些都是话术套路。实际上,除了牛津剑桥等顶尖院校,很多学校截止日期灵活,甚至滚动录取。保持冷静,多对比几家中介方案。

8. 故意夸大申请难度

为了让你购买“VIP服务”,有的中介会PUA学生背景,“双非申不到前100”“没科研肯定被拒”。实际上,只要合理规划(比如避开热门专业)、充分准备文书,普通背景逆袭的案例比比皆是。

9. 奖学金提成不提

如果你拿到奖学金,部分中介合同里会注明“收取奖学金金额的10%作为奖金”。签约时一定仔细看条款,别让自己辛苦争取的奖学金白白被分走。

10. 合同里的隐藏条款

不退费陷阱,哪怕中介失误导致申请失败,合同里可能写“不退全款,只退50%”。

学校名单限制,有的合同规定“必须申请3所指定院校”,这些往往是返佣高的合作校。

延期条款,如果gap一年再申请,可能要求额外付费。

学姐提醒,找中介的本质是“信息差服务”,核心是自己多查资料。比如学校官网的录取要求、往届学生评价,甚至直接邮件联系招生办,都比盲目相信中介更靠谱。如果对方催你交钱、PUA你背景,直接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