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领科留学别上当门道,家长学生必看干货

收到不少家长私信,“听说上海领科2025年留学政策有变化,到底该怎么准备?”作为“懂行的人”,我特意整理了这三年帮学生规划留学的经验,把最容易踩的坑、最实用的建议一次性说清楚。

一、别被“门槛低”忽悠了

领科确实对学科基础要求灵活,但这两年实际录取越来越“卷”。比如去年有个学生,雅思6.5分但理科竞赛拿过省奖,反而比雅思7分但无实践经历的同学更快拿到offer。建议,理科生至少准备1个实验室项目,文科生多参与国际辩论赛或刊物投稿。

二、选课别跟风“热门组合”

总有人推荐“经济+数学+物理”的万能套餐,但去年有个典型案例,学生小王硬着头皮选物理,结果IGCSE只拿了C,差点影响后续申请。领科老师私下透露,“比起强行凑科目,我们更看重单科深度。”比如想申传媒的,选社会学+艺术+英语文学反而更有优势。

三、中介不会告诉你的费用细节

除了公示的学费(2025年预计涨到28.8万/年),还有三笔隐形开销,

1. 暑期研学营,牛津剑桥项目人均6万起

2. 竞赛培训,AMC/BPhO等冲刺班单科1.2万/期

3. 文书润色,外籍导师修改服务800元/小时

建议提前预留15-20万备用金,避免中途资金断档。

四、警惕“保录协议”陷阱

某机构曾打出“签约即保G5”的广告,结果学生说一千,道一万只拿到曼大。其实领科官方从不对接保录机构,关键还得看学生档案质量。有个诀窍,定期找升学老师要《个人竞争力评估表》,重点补足“学术活动”和“领导力”两项评分。

个人觉得,留学规划就像定制西装,合身比牌子更重要。去年我带的学生里,放弃冲牛剑转而主攻爱丁堡理工科的,反而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还是那句话——摸清自家孩子的特长,比盲目追名校靠谱得多。

《上海领科2025年奖学金申请条件最新盘透》

上海领科2025年奖学金申请条件最新捋清

上海领科2025年奖学金申请条件最新捋清

一、奖学金类型和覆盖范围

领科的奖学金主要分三类,学术类特长类综合类,金额从学费的20%到全额不等。

学术类,适合成绩拔尖的学生,尤其是数学、科学、英语单科或总分排名年级前5%的申请人。

特长类,针对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比如省级以上竞赛获奖或专业考级证书(如钢琴十级、机器人竞赛国家级奖项)。

综合类,考察学生的领导力、社会实践和校内活动参与度,比如担任学生会干部、组织公益活动等。

2025年新增政策,学校明确表示,家庭经济情况困难但成绩优异的学生可额外申请“助学金+奖学金”双重支持。

二、硬性条件必须达标

无论申请哪一类,基础门槛不能忽视,

1. 成绩要求

学术类需提交两年校内成绩单,平均分不低于90分(百分制);

雅思6.5+/托福100+可加分(尤其申请国际课程方向);

插班生需通过领科自主命题的数学、英语笔试及面试。

2. 证明材料

特长类需提供证书原件、参赛记录或推荐信(机构/教练签字);

综合类需提交活动照片、媒体报道或学校盖章的参与证明。

3. 推荐信,至少一封来自班主任或学科老师的亲笔签名推荐信,内容需具体说明学生的优势和贡献。

三、容易被忽略的“隐形加分项”

除了硬指标,领科更看重学生的长期潜力与学校理念的契合度。几个小细节帮你脱颖而出,

个人陈述别套模板,少写空话,多举例子。比如描述一次克服困难的过程,或者如何用特长解决实际问题。

提前联系目标导师,如果申请艺术类奖学金,可提前向领科相关社团(如戏剧社、机器人队)的负责老师咨询,展示诚意。

重视面试礼仪,领科偏爱自信但不张扬的学生。面试时穿校服或素色正装,回答问题先思考再开口,避免抢话。

四、关键时间节点别错过

材料提交截止日,2025年3月31日(以官网公告为准);

笔试/面试安排,4月中旬分批进行,外地学生可申请线上初试;

结果公布,5月底邮件通知,同时公示名单于官网。

我强调一点,领科允许“多次申请”。如果第一次未通过,可在补充材料后参与下一轮评选(限同一年度)。

五、常见问题答疑

1. “成绩刚好踩线,还有机会吗?”

如果总分或单科接近要求(比如89分),但其他方面表现突出,可尝试申请并附上说明信。

2. “没有竞赛证书,能用作品集代替吗?”

特长类接受原创作品,比如绘画集、编程项目演示视频,但需附带创作说明。

3. “奖学金需要每年重新申请吗?”

首次获奖后,次年只要保持成绩(平均分85+)且无违纪记录,可自动延续资格。

对了,建议大家尽早整理材料,避开截止前的“扎堆期”。领科的评选流程透明,只要符合条件、准备充分,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有机会拿到高额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