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和学生都在问,"现在留学还值不值得?"尤其是2025年的留学趋势,成了大家最纠结的问题。咱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为什么明年开始越来越多人对留学"下头"了。
第一刀砍在钱包上。据教育部最新数据,英美澳加四国学费平均年涨8.2%,悉尼大学商科硕士直接飙到5.3万澳元(约25万人民币)。加上汇率波动,去年换10万美元要多掏7万人民币。更扎心的是,很多海归起薪不过8000-12000元,算算投入产出比,真不如国内读研实在。
第二刀是政策大调整。美国H-1B工签中签率从30%跌到15%,英国PSW签证缩短至6个月,澳洲技术移民分数涨到85分。有个在墨尔本读IT的小伙说,"花100万留学,对了连实习机会都难找,回国发现技术岗更认国内大厂经验。"
第三刀是就业市场变天。国内头部企业HR悄悄透露,"现在更看重项目经历,海归没有本地实习经历反而减分。"字节跳动去年校招数据显示,双非院校有BAT实习经历的应聘者,录取率比无实习的QS50留学生高出23%。
说一千,道一万这刀最扎心——父母态度转变。50后、60后家长那代觉得留学是镀金,现在70后家长自己就是高知群体,更看重实际效益。北京某重点高中家长会上,超半数家长明确表示,"与其送孩子出去吃苦,不如留着钱给买婚房。"
2025年留学政策有哪些变化?
2025年即将到来,不少计划留学的同学和家长已经开始关注各国政策的新动向。今年的调整确实不少,有的国家放宽了门槛,有的收紧了要求。咱们今天就唠一唠这些变化,帮大家提前“躲雷”、抓住机会!
一、美国,工签放宽,但申请材料更“细”了
美国留学圈今年最大的好消息是STEM专业毕业生工签延长。原本的OPT(实习期)从36个月直接扩展到42个月,尤其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这类热门方向,还能额外申请延期。不过,移民局对申请材料的审核也更严格了,比如存款证明要求覆盖两年生活费,连父母的收入流水也得翻译公证。有个在纽约读计算机的同学吐槽,“现在递签像查户口,连高中成绩单都得补交!”
二、英国,学费涨了,奖学金倒是多了
英国大学学费今年普遍涨了5%-8%,像帝国理工的工科学费直奔每年4万英镑。不过政府为了吸引人才,新增了“全球精英奖学金”,覆盖30%学费的专业从商科扩展到环境科学、医疗技术等领域。另外,PSW签证(毕业生工作签)虽然保留,但增加了薪资门槛——年薪不能低于3万英镑,否则可能影响续签。
三、加拿大,小城市给“加分”,语言考试选择更多
加拿大移民局更新了偏远地区留学加分政策。比如去曼省的温尼伯、新省的哈利法克斯读书,毕业申请永居能多拿15分,相当于多一年工作经验!语言考试除了雅思,现在接受PTE和TOEFL Essentials成绩,考位更多、出分更快。不过要注意,多伦多、温哥华等大城市的院校开始卡“高考成绩”,二本线以下的学生申请热门专业难度加大。
四、澳洲,半工半读严查,但这类专业火了
澳洲今年严打“挂名上学”现象,移民局抽查到课率,低于80%的直接取消签证。不过护理、幼教、社工等紧缺专业反而放宽了条件——语言成绩要求从雅思7分降到6.5,实习单位还能算入学分。西悉尼大学甚至推出“带薪实习课程”,每周工作20小时,时薪25澳元起步。
五、亚洲国家,日韩搞“抢人”,新加坡门槛提高
日本从2025年起推行“未来人才计划”,东京大学、早稻田等30所高校对理工科留学生免笔试,只要提交研究计划和推荐信就能申请。韩国给TOPIK(韩语考试)5级以上的学生发“黄金签证”,允许父母陪读+合法打工。不过新加坡国立和南洋理工提高了门槛,商科硕士要求GMAT 680分以上,还新增了视频面试环节,考察实际沟通能力。
六、欧洲小众国家,这些“隐藏福利”别错过
荷兰的“搜索年签证”延长到3年,期间开公司、自由职业都合法;德国部分联邦州(比如巴伐利亚)对留学生免收学费,只交300欧/学期的注册费;挪威的公立大学仍然免学费,但新增了“挪威语必修课”,不会当地语言的同学得先上半年语言班。
学姐提醒一句,各国使馆的签证预约今年特别紧张,比如美国F1签证的排队已经排到3个月后。建议大家至少提前半年准备材料,盯紧学校官网的更新。特别是想申请奖学金的同学,今年很多项目的截止日期提前到了11月底,千万别卡着DDL!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