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年秋季入学仅剩不到两年时间,准备申请海外理工科专业的同学们注意了!作为经历过整套申请流程的“上岸人”,我整理了五个直接影响录取结果的关键动作,手把手教你避开申请雷区。

第一件事:精准定位选校清单(别让"名校情结"耽误你)

建议用"三梯度法则"制定选校方案:冲刺校选2所(QS前50院校),匹配校选3-5所(QS50-100),保底校必留1-2所(QS100-150)。我强调一点关注美国UIUC、德国TUM、荷兰代尔夫特理工等对中国学生友好的理工强校。去年就有学生同时拿到康奈尔和南洋理工offer,关键就在于前期调研时发现这两所学校的材料工程专业都有扩招计划。

第二件事:标化考试时间规划(错过ddl=白考)

建议2024年6月前完成托福/雅思,10月前搞定GRE。举个例子:中科大张同学去年8月考出托福108分后,专门腾出3个月突击GRE数学专项考试,最终凭借328+的GRE成绩拿下加州理工的offer。切记别扎堆年底考试,去年12月华东区GRE考位提前4个月就被抢光。

第三件事:科研经历要"可视化"(实验室≠加分项)

参与2-3个深度科研项目比挂名5个项目更管用。建议优先选择能产出论文或专利的项目,比如清华李同学在大三参与的燃料电池项目,不仅拿到教授推荐信,还在《Applied Energy》发表二作论文,这成为他申请MIT能源专业的重要筹码。正在做暑研的同学注意保留实验记录本,部分院校面试时会要求展示原始数据。

第四件事:文书要讲"理工生故事"(避免华丽辞藻堆砌)

斯坦福招生官亲口说过:"我们想看到公式背后的思考"。建议在PS里加入具体案例,比如:"在制备纳米材料时,我通过调整煅烧温度(附数据对比表)将成品率从63%提升至89%"。去年有位申请机器人专业的同学,把课程设计中解决机械臂定位精度的过程写成故事,成功打动CMU招生委员会。

第五件事:材料预审别找代写(细节决定成败)

强烈建议在2024年9月前完成材料清单:

□ 中英文成绩单(需显示GPA换算说明)

□ 导师签名推荐信(至少1封来自专业课教授)

□ 课程描述手册(特别是转专业申请者)

□ 专利/论文扫描件(标注作者排序)

□ 竞赛证书翻译件(需公证处认证)

现在马上要做的是:建立申请进度追踪表(参考下图模板),把每个学校的网申开放时间、材料提交截止日、面试时间段都标注清楚。去年有学生因为记混截止日期,差点错过苏黎世联邦理工的申请,幸亏设置了手机日历提醒。

2025年理科留学申请,哪些院校要求GRE成绩?

2025年理科留学申请,哪些院校要求GRE成绩?

随着2025年留学申请季的临近,不少理科生开始关注目标院校对GRE成绩的要求。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甚至不同专业的政策差异较大,有的明确要求提交,有的则是“可选项”。今天咱们就按地区分类,聊聊那些需要GRE成绩的院校和专业,帮大家提前别上当!

美国:老牌院校依然看重GRE

美国作为理科留学的热门地,大部分顶尖院校仍将GRE作为硬性门槛。例如:

1. 麻省理工学院(MIT)

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等热门专业明确要求提交GRE成绩,且Quantitative(数学)部分建议165分以上。

生物工程等交叉学科可能允许用GRE Subject(专项考试)替代。

2. 斯坦福大学

工程学院下的数据科学、材料科学等专业必须提交GRE,但环境工程等冷门方向可豁免。

官网特别提到:如果GPA低于3.5/4.0,强烈建议用GRE成绩弥补。

3. 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

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要求GRE General + GRE Subject(物理/化学专项)。

不过,应用数学等少数项目2025年改为“可选提交”,但录取委员会私下透露:有成绩的申请者竞争力明显更高

注意:美国Top 30院校中,约70%的理工科项目仍强制要求GRE。即使学校标注“可选”,提交一个325+的成绩也能增加录取概率,尤其是竞争激烈的计算机、金融工程等专业。

英国:部分院校恢复GRE要求

过去几年,英国院校对GRE的态度相对宽松,但2025年情况有变:

1. 帝国理工学院(IC)

商学院下的商业分析、金融科技等专业必须提交GRE,且Verbal(语文)不低于158分。

计算机系的人工智能专业虽未强制要求,但官网明确表示“强烈推荐提交”。

2. 伦敦大学学院(UCL)

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等热门理科专业要求GRE Quantitative部分达到90% percentile(约168分)。

环境科学、地质学等传统学科暂不要求。

3. 爱丁堡大学

信息学院的计算机科学、网络安全专业要求GRE,但对分数无硬性规定。

校方建议:“如果本科院校非985/211,GRE成绩能有效证明学术能力”。

亚洲地区:新加坡、香港成重点

亚洲院校中,新加坡和香港的头部高校逐渐提高GRE门槛:

1.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

计算机学院所有硕士项目(如人工智能、信息系统)必须提交GRE,最低要求320分。

化学、物理等专业仅接受GRE Subject成绩。

2. 香港科技大学(HKUST)

大数据科技、金融数学等交叉学科要求GRE,数学部分必须165分以上。

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等专业无需提交。

3. 香港大学(HKU)

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硕士项目从2024年起恢复GRE要求,建议总分315+。

生物医学等实验室导向的专业暂时豁免。

欧洲小众院校:要求因专业而异

欧洲院校对GRE的需求相对分散,但部分理工强校值得注意: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计算机科学、机器人学要求GRE,且数学部分需接近满分。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微电子专业建议非欧盟申请者提交GRE。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仅接受GRE替代APS审核的部分环节,需提前联系招生办确认。

申请划重点

1. 尽早考GRE:考试高峰期考位紧张,建议大二暑假或大三上学期完成。

2. 关注学校官网:部分专业每年政策微调,比如加州伯克利2025年新增“环境工程需GRE”。

3. 分数不够怎么办:如果GRE总分低于315,可尝试用科研论文、竞赛奖项弥补,但Top 50院校成功率较低。

学姐提醒大家:理科申请中,GRE只是“敲门砖”,科研经历和推荐信同样关键。如果时间紧张,优先保证文书质量和套磁效率,再冲刺GRE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