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几位在东京生活的朋友聊天,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以前挤破头想出国深造的日本年轻人,现在越来越多人选择"国内升学"。尤其是普通家庭的孩子,2025年的留学意愿比五年前下降了近40%。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现实原因?作为在日本生活过5年的“懂行的人”,说说我观察到的真实情况。
首先得说说钱袋子的问题。现在去欧美读研,一年光学费就要200万日元起步(约合人民币12万),加上生活费直接翻倍。东京某语言学校老师告诉我,很多家长会直接拿着计算器给学生算账:"同样是读两年,去英国要花500万日元,在国内读只要150万,省下的350万都够买套小公寓的首付了!"
其次是就业市场的转变。以前日本大企业特别看重"海归"背景,现在风向变了。三菱UFJ银行的人事主管私下透露,他们更倾向招收国内名校生:"现在很多留学生专业和岗位不匹配,反而要花半年时间重新培训。"就连传统喜欢留学生的咨询行业,也开始把东大、早稻田的毕业生放在优先位置。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信息透明化。现在随便打开TikTok,能看到各国留学生直播真实生活:英国学生吐槽阴雨连绵的天气,澳洲留学生晒打工被克扣工资的遭遇。大阪的便利店店员美咲告诉我:"看多了这些视频,突然觉得在关西大学读个夜间部也挺好,白天还能打工赚钱。"
不过有意思的是,有两类人反而更积极留学了。一类是医学世家子弟,因为他们发现去德国读医比在日本考执业资格更容易;另一类是IT工程师,冲着硅谷的高薪岗位,哪怕背债也要出去闯。但这两类人要么家底厚实,要么专业特殊,普通家庭的孩子根本不敢冒这个险。
说到这想起邻居家的故事。佐藤家的独生女去年拿到早稻田和波士顿大学双录取,说一千,道一万选了早稻田。她父亲喝着啤酒叹气:"不是不想让孩子见世面,但疫情后公司效益不好,万一把养老钱都投进去,孩子回来找不到好工作,我们老两口连退休金都赔光了。"
当然也有人另辟蹊径。认识个北海道小伙,申请了菲律宾的英语教育硕士,一年总费用不到100万日元。他说:"反正都是拿硕士文凭,便宜实惠才是硬道理。"这种"平价留学"路线正在小范围流行,不过教学质量就见仁见智了。
日本留学一年真实开销清单,这些隐形消费千万别忽略
一、学费:大头不能省,但可以“抠细节”
语言学校:第一年普遍在70万~85万日元(约3.5万~4.3万人民币),含报名费、入学金。
大学/大学院:
国立大学:学费统一,约54万日元/年(约2.7万人民币);
私立大学:文科80万~100万日元,理工科120万日元以上(约4万~6万人民币)。
Tips:
1. 入学金(约20万日元)只交一次,第二年学费会降低;
2. 很多学校支持分期付款,缓解压力;
3. 奖学金别放过!JASSO、地方自治体奖学金都能申请。
二、生活费:吃住行才是“吞金兽”
1. 住宿:地段决定价格
东京市区:单人间月租6万~10万日元(约3000~5000人民币),偏远一点的埼玉、千叶能降到4万日元;
大阪、福冈:便宜30%左右,4万~6万日元;
初期费用:别忽略!押金(1~2个月)、礼金(1~2个月)、中介费(1个月)加起来,首付可能得15万日元。
2. 吃饭:自己做饭能省一半
外食:拉面/定食800~1200日元,一个月至少5万日元;
自炊:超市买菜+偶尔外食,3万日元足够;
隐形消费:便利店饮料、小零食,一天300日元,一年下来也得10万日元。
3. 交通:地铁是真贵
月票:根据通勤距离,5000~1.5万日元/月;
突发情况:错过末班车?打车3公里就要2000日元(约100人民币)…
三、那些“不起眼”的隐形消费
1. 国民健康保险
强制缴纳!年费约2万~3万日元,看病报销70%,但牙科、配镜不包含。
2. 手机费
三大运营商(Docomo、SoftBank、AU)月租6000~8000日元,建议选格安卡(乐天Mobile、Y!Mobile),月租2000日元搞定。
3. 教材和杂费
大学课本一本5000日元起步,二手书或图书馆借阅更划算;
打印资料、实验材料费,一年可能摊到2万日元。
4. 日常杂物
电费冬夏开空调,一个月5000日元;
国民年金(可申请减免),每月1.6万日元;
理发:男生3000日元,女生5000日元起。
四、真实案例:东京留学生一年花了多少钱?
朋友小A在东京读语言学校+私立大学,第一年总开销:
学费:85万(语言学校)+ 98万(私立大学)= 183万日元
住宿:6万/月×12月 + 初期费用20万 = 92万日元
生活费:吃饭3.5万/月 + 交通1万/月 + 杂费2万/月 = 78万日元
保险/手机等:10万日元
合计:363万日元(约18万人民币)
亲情提示
地区差异大!大阪、九州地区比东京省20%~30%;
二手家具网站(メルカリ)、百元店、业务超市能帮你“极限省钱”;
打工别超时(每周28小时),时薪1000~1500日元,补贴生活费没问题。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