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不少私信:"2025年留学是不是要凉了?"、"听说明年政策要大改?"作为在留学行业摸爬滚打7年的老司机,今天就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废话不多说:不是不能去,但有些坑不避开真的会哭晕在机场!
第一个大雷区:英国突然涨保证金。去年伦敦某大学的中国学生就因为存款证明少了2000英镑被集体拒签,现在要求从原来的28天存期延长到90天,金额更是从1.2万镑涨到1.5万镑。建议准备明年出去的,现在就把钱存定期。
第二个要命的是美国H1B抽签改革。有个学生去年拿了CMU的offer,结果今年新规一出,STEM专业的中签率直接腰斩。现在最稳的办法是同时申请加拿大工签保底,渥太华那边IT类岗位缺口大,时薪还能给到35加币起。
最让人头疼的是澳洲租房危机。悉尼大学附近的两室公寓周租已经飙到850澳元,有个学生为了省钱住到Blacktown,结果每天通勤要花3小时。建议提前半年在今日澳洲APP上盯房,或者找正规学生公寓拼租。
这里给大家支个招:现在办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先拿个长期居留。吉隆坡的生活费每月4000人民币就能搞定,很多英美大学的分校教学质量完全不输本部。我表弟就是这样曲线救国,对了成功转到曼彻斯特大学。
说到钱的问题,千万别信"先交钱保录取"的中介。上周刚有个学生被坑了8万服务费,对了连offer影子都没见着。正规机构都是拿到conditional offer才收尾款,合同里必须写明退款条款。
亲情提示要带这些材料:疫苗接种记录(中英文公证)、肺结核检查报告(指定医院)、亲属关系证明(派出所开)。有个学生去年就栽在疫苗本翻译件没盖章,差点误了开学。
如果实在拿不定主意,建议去教育部涉外监管网查最新预警。去年被亮红牌的5所野鸡大学名单已经更新,千万别踩雷。
留学中介不会告诉你的7个签约圈套,手把手教你避开
一、低价套餐藏着多少隐形消费?
很多中介用“9999元全包”“限时特惠”吸引人签约,但合同里往往藏着“附加服务费”。比如翻译材料、加急处理、额外申请学校都要另收费,对了一算总价翻倍。
怎么“防坑”:签约前一定问清楚“全包”具体包含哪些服务,把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白纸黑字写进合同。
二、“保录取”承诺到底靠不靠谱?
“不录取全额退款”“保证前50名校”——这种话听听就好。实际上,所谓的“保录取”要么是给你塞合作院校(佣金高但排名低),要么用模版文书广撒网,录不上再退钱,耽误的是你自己的时间。
怎么避坑:清醒点,没有中介能100%控制录取结果。优先看他们过往的真实案例,别被口头承诺忽悠。
三、文书代写可能是“流水线作业”
有的中介吹嘘“外籍导师定制文书”,结果交上来一看,全是套模板的通用内容,连专业名称都没改。更坑的是,直接用翻译软件糊弄,语法错误一堆。
怎么“防坑”:要求看文书样稿,明确修改次数,最好能和写文书的老师直接沟通。
四、合作院校返佣,和你有什么关系?
中介和某些国外学校有合作,每推荐一个学生就能拿佣金。为了赚钱,他们可能会拼命推荐这些学校,哪怕你的成绩能冲更好的选择。
怎么别上当:自己提前查好目标院校的录取要求,别完全依赖中介的选校清单。
五、顾问中途换人,服务质量打折
签约时和你聊的是资深顾问,结果交钱后换成了刚入职的新手,回复慢、不专业,甚至搞错申请截止日期。
怎么“躲雷”:合同里写明“未经同意不得更换顾问”,并保留随时终止合作的权利。
六、退款条款全是“文字游戏”
“申请不成功退70%”——听着挺美?仔细看合同才发现,必须所有学校都被拒才退,而且扣掉“服务费”“材料费”,对了到手没几个钱。
怎么“躲坑”:退款条件要逐条确认,最好约定“按阶段付费”,比如拿到offer再付尾款。
七、忽视你的真实需求,只想赶紧签单
催着你交定金、制造焦虑(“再不签约就来不及了”),却不好好了解你的背景和兴趣,这种中介摆明是赚快钱的。
怎么避坑:多对比几家中介,找愿意花时间和你沟通、分析个人优势的顾问。
亲情提示一句:合同一定逐字逐句看!哪怕对方说“这都是标准模板”,也要把口头承诺的内容补充到附加条款里。毕竟,自己的前途,还是攥在自己手里最踏实。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