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咨询在职博士的人明显增多,但很多人对学习强度心里没底。上周刚毕业的老王跟我说,“读博三年瘦了15斤,但看到证书那一刻值了。”今天就跟研友们儿唠唠在职博士的真实学习日常。

先说课程安排。像北师大的教育博士项目,每月集中授课4天,早8点到晚6点排满专业课。去年有个做中学教导主任的学员,白天听课晚上回酒店改教案,结课时直接带着笔记本去医院打吊针。不过像同等学力申硕的课程相对灵活,很多课可以选周末直播或看录播,这点对经常加班的上班族友好。

再说论文阶段。去年有组真实数据,参与调研的200名在职博士生中,73%的人改过5版以上开题报告,平均每天要挤2小时看文献。我认识个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手术间隙用手机改论文,有次把患者CT片和文献资料搞混了,闹了个大笑话。不过免联考项目的导师通常会根据学员工作情况调整进度,这点比全日制人性化。

我强调一点三类朋友要慎重,一是经常出差的销售岗,二是家有俩娃的宝妈,三是工作本身需要24小时待命的岗位。去年某航空公司机长报读管理博士,结果遇到航班换季调整,半年都没能参加组会,说一千,道一万只能申请休学。

给准备报读的朋友三个实在建议,第一选弹性学制,很多学校现在允许3-6年毕业;第二提前跟单位沟通,有些央企允许每周请半天学术假;第三家里装个静音书房特别重要,我见过最拼的学员在卫生间改论文,因为只有那里晚上12点后没人打扰。

要是看完这些你还想读,建议先试听两周公开课。去年某机构的体验营数据显示,38%的试听生在两周内主动退出,反而省了冤枉钱。记住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量力而行最重要。

在职博士延期毕业的多吗?

在职博士延期毕业的多吗?

几年,身边读在职博士的朋友越来越多。大家凑一块儿聊天,总绕不开一个话题,“你论文写到哪儿了?今年能毕业不?” 结果发现,十个里有六七个都得摆摆手说“悬,还得再拖一年”。今天就和大家唠唠,为啥在职博士延期毕业的人这么多。

一、在职博士延期毕业,真不是个例

废话不多说,在职博士延期毕业的情况确实普遍。根据不少高校公开的数据,全日制博士的延期率一般在30%-40%左右,而在职博士群体里,这个比例能冲到50%甚至更高。尤其是工作五年以上再读博的职场人,延期的概率更大。

举个例子,某985高校管理学院去年毕业的37名在职博士中,只有12人按时拿到学位,剩下的要么卡在论文送审,要么实验数据没做完。用他们的话说,“能按时毕业的才是‘天选之子’”。

二、为啥在职博士容易“超时”?

1. 时间根本掰不成两半

白天上班开会、晚上带娃做饭,周末好不容易抽出半天看文献,领导一个电话又得处理工作。很多在职博士的日常状态就是“时间永远不够用”。有位在国企当高管的师兄吐槽,“开题报告写了两年,每次想动笔就被项目出差打断,导师都快把我拉黑了。”

2. 论文要求一点没降低

别以为在职博士毕业标准会放水。现在985/211高校清一色“双盲审+查重5%以下”,和全日制完全一样。某高校教授直言,“学术底线不能破,在职博士的论文要是放水,整个学科声誉都要受影响。”

3. 人到中年精力跟不上

30-40岁这个年龄段读博的,不少人是单位骨干。工作日加班到八九点,回家还得强打精神看英文文献。有位在医院当主任的师姐说,“上个月连着三台大手术,下班看到电脑上的论文文档,眼睛都是花的。”

三、延期未必是坏事,关键看怎么应对

虽然延期让人焦虑,但很多“懂行的人”反而觉得“多出来的时间其实是救命稻草”。这里分享几个实用经验,

提前和导师打明牌,别藏着掖着,我就直接说工作忙的月份和相对空闲的阶段,导师反而会帮忙调整进度。有位在互联网公司做总监的学员,就和导师约定每年3-4月(公司淡季)集中搞论文,效果不错。

把工作变成研究素材,很多单位的数据、案例其实能转化成论文内容。比如做财务管理的,完全可以用公司真实报表做分析,既省时间又增加实操性。

善用碎片时间,地铁上改摘要、午休时整理参考文献列表。有位二孩妈妈甚至把孩子的英语网课时间定为自己的“论文专属时段”——孩子学ABC,她就在旁边码字。

四、学校也在悄悄“放绿灯”

这两年高校明显更人性化了。比如,

允许因工作原因申请“分段式学习”(比如先休学1年再复学)

增设周末答辩专场(不少学校开放周六日答辩)

延长图书馆账号有效期(毕业后还能查文献改论文)

某高校教务老师透露,“去年我们给在职博士多批了15%的延期名额,总不能让人家工作学业两头空。”

五、“懂行的人”的血泪建议

对了说点大实话,如果打算读在职博士,最好提前做好“三年计划变五年”的心理准备。报名前先算清楚三笔账,

1. 时间账,未来3年能否保证每周10小时以上纯科研时间?

2. 经济账,延期意味着多交1-2年学费,单位是否报销?

3. 家庭账,孩子小升初/中考关键期和论文冲刺期撞车怎么办?

有位延期两年的前辈说得实在,“读在职博就像跑马拉松,别和全日制选手比配速。咱能挂着工作牌跑完全程,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