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考虑送孩子读国际学校,但选校前一定要擦亮眼睛。我在国际教育行业工作8年,见过太多家庭踩坑,今天说点实在话。
第一类要劝退的是"跟风型家庭"。邻居家孩子读国际学校就急着报名,结果发现孩子根本适应不了全英文教学。建议先带孩子试听两周课程,观察真实反应。
第二类是"预算卡太紧的家庭"。国际小学每年学费20万起步,这还不算夏令营、游学、课外活动的隐性支出。有个家长算过细账,校车费每月2000,定制校服3800,海外竞赛报名费单次就要5000。
第三类"体制内摇摆家庭"最头疼。有个妈妈让孩子同时准备中考和国际课程,结果孩子每天写作业到凌晨1点,对了两边都没学好。国际学校的培养路径完全不同,家长必须做好路线抉择。
第四类"忽视家校沟通的家长"要注意。国际学校特别看重家长参与度,开学三个月还不认识班主任的家长,孩子评优基本没戏。建议每周至少和老师沟通一次。
第五类"误把国际学校当保险箱"的家庭最危险。去年有学生因为长期缺勤被劝退,家长还质问,"我们花了这么多钱学校凭什么管?"其实国际学校对纪律要求更严格。
学姐提醒家长,3月-5月是国际学校开放日高峰期,一定要带孩子实地考察。重点关注三点,外教稳定性、毕业生真实去向、校园安全管理措施。
国际小学报名前必须问校方的七个问题
一、"课程体系到底教什么?适合我家娃吗?"
国际小学的课程名头多,IB、AP、A-Level听着都高级,但具体教啥、怎么教才是关键。比如IB课程注重探究式学习,适合好奇心强的孩子;AP偏重单科深度,可能更适合有明确兴趣的孩子。
记得追问细节,每天上课时间怎么安排?作业量多大?有没有针对中国孩子的中文课程?别光听“国际化”三个字,得看课程是不是真能让孩子学得会、跟得上。
二、"老师能稳定带班吗?外教到底啥来头?"
外教流动大是很多国际学校的通病。直接问学校,“外教平均在校工作几年?有没有教师资格证?”别光听说是“欧美老师”,得问清楚是哪个国家认证的资质。比如英国老师得有PGCE证书,美国老师得有州教师资格证。
中教也别忽略,问问他们的英语水平和教学经验。最好能申请试听一节课,亲眼看看老师和孩子的互动方式——是死板讲课,还是能调动孩子积极性。
三、"学费之外还有多少隐藏开销?"
学费单上的数字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校服费、午餐费、课外活动费、夏令营费、教材费…零零碎碎加起来可能多出好几万。
举个真实例子,有家长报了某国际小学,结果开学后发现每年必须参加两次海外研学,单这一项就多花3万。所以一定得问,“所有费用是否一次性列清?后续还有哪些必交项目?”
四、"一个班多少学生?管得过来吗?"
小班教学不能光听口号。25人以下算比较理想,超过30人就得慎重了——再好的老师也难照顾到每个孩子。
特别要问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如果孩子暂时跟不上进度,有没有额外辅导?学生之间发生矛盾,老师通常怎么解决?这些细节最能看出学校的真实管理水平。
五、"将来升学能提供什么支持?"
国际小学的升学指导不能等到毕业前才启动。好的学校从三年级就开始规划,比如,
定期做学术评估
组织家长参加升学讲座
提供模拟面试训练
问问往届毕业生的去向,最好要具体案例。比如,“去年有多少学生考入第一志愿学校?有没有不适应转回体制内的案例?”
六、"课后兴趣班是凑数还是真能学东西?"
体育、艺术、科技类的课外活动,要问三个关键点,
1. 执教老师是专业教练还是普通学科老师兼任?
2. 是否需要额外收费?
3. 有没有参赛或展示机会?
比如有的学校马术课只是体验式教学,而有的学校会组建校队参加比赛,这中间的差别可大了去了。
七、"家长怎么及时知道孩子在校情况?"
家校沟通不能只靠一年两次家长会。问清楚,
平时用APP还是微信群沟通?
孩子表现异常时,多久会通知家长?
校长邮箱是不是真的能收到回复?
有家长分享经验,选了个承诺“每周反馈”的学校,结果老师忙得只能发模板式评语,这种沟通等于没沟通。
学姐提醒各位家长,去学校参观时,除了和招生老师聊,最好逮机会和其他家长唠几句。看看在校学生是活泼自信还是蔫头耷脑,这些真实状态比任何宣传都有说服力。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