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群里看到不少人在问:"江都国际学校到底值不值得选?""国际小学和普通小学有什么区别?"作为实地探访过3次的“上岸人”,今天我就把家长最关心的8个问题整理成干货,手把手教你怎么选。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学费问题。国际小学每年6.8万起步,初中涨到9.6万,到了高中阶段要12.3万/年。这个费用包含了双语教材、课外活动俱乐部(比如马术、编程这些),但校车和海外游学要另算。建议家长提前做好5年以上的费用规划,特别是计划让孩子走国际路线的。

课程设置方面,小学部采用IB-PYP框架,每天保证2小时中英文双语教学。初中开始分方向,既有对接国内中考的融合班,也有纯国际课程班。高中部最亮眼的是AP课程全科覆盖,去年有3个学生拿到AP大满贯,这在省内都是少见的。

师资这块确实下血本,外教比例占40%,都是持证上岗。我亲眼见过他们的外教资格墙,TESOL、PGCE这些证书一个不少。中方教师团队里有5个特级教师,负责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这点比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强。

升学方面,去年毕业生75%进入全球前100大学。最厉害的是有个学生同时拿到多伦多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双录取。不过要提醒家长,想走海外升学路线的话,最好从初中就开始规划语言考试。

食堂是自助餐形式,每周菜单都会公示。特别要说的是他们的过敏餐食处理,我见过有个花生过敏的孩子,食堂专门给配了独立餐盒,这点细节很加分。

说一千,道一万给个实用建议:每年3月的开放日一定要参加!不仅能带孩子体验沉浸式课堂,还能直接和升学指导老师聊规划。去年我邻居就是在开放日问清楚了AP选课技巧,孩子后来成功申请到心仪院校。

江都国际学校招生政策三大变化

江都国际学校招生政策三大变化

江都国际学校作为本地家长心中的“热门校”,每年招生政策一有风吹草动,总能引起广泛关注。2024年的招生细则刚出炉,不少细节和往年相比有了明显调整。今天咱们就唠一唠这些变化到底咋回事,对家长和孩子报名有啥直接影响。

变化一:户籍限制放宽,居住证也能报名

往年江都国际学校对学生的户籍要求比较严格,基本只面向本地户籍或持有“人才引进”证明的家庭。但2024年的政策中明确提到:在江都区连续居住满2年且办理居住证的非本地户籍家庭,可直接申请入学。这一调整对不少外来务工家庭来说是个好消息,尤其是长期在江都工作但未落户的家长,孩子也能公平参与竞争。

不过要注意的是,居住证的时间计算以2024年6月30日为截止日期,家长得提前核对证件有效期,别卡在时间线上吃亏。

变化二:新增“特色班”选拔,特长生成香饽饽

今年学校首次增设“科创实验班”和“双语艺术班”两个特色班级,招生方式也和普通班不同。普通班仍按摇号录取,但特色班需要学生通过“能力展示+面试”的方式参与选拔。比如科创班会侧重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测试,艺术班则可能要求孩子展示语言表达或艺术特长。

对于有专长的孩子来说,这相当于多了一次机会。但家长也得掂量:如果选特色班,孩子是否真感兴趣?毕竟这类班级课程强度更大,培养方向也更明确。

变化三:报名流程简化,线上就能搞定

过去家长最头疼的就是报名材料多、流程复杂,跑学校交材料都得折腾好几趟。2024年学校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从信息登记到材料上传,全程在招生平台完成。连以往需要线下提交的居住证明、成绩单等,现在扫描上传就行。

不过简化流程不代表能马虎!建议家长提前准备好以下材料:

户口本/居住证(首页、学生页)

近两年校级以上获奖证书(如有)

1分钟自我介绍视频(特色班需额外提交作品集)

说一千,道一万给家长的实用建议

虽然政策放宽了,但江都国际学校竞争依然激烈。尤其是特色班名额有限,想报名的家庭得早做规划。比如提前帮孩子整理获奖材料,或者针对面试环节做模拟练习。另外,居住证、社保缴纳记录这些硬性材料,一定反复核对,别让细节拖后腿。

2024年招生通道将于5月10日正式开放,家长可以关注学校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通知。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直接打招生办电话咨询最靠谱,毕竟政策年年变,别光听别人传的“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