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私信问,"想进国际学校当老师需要哪些条件?"作为在国际小学工作5年的学科组长,我用实际招聘经验告诉你真相。
国际学校教师招聘远不是"有教师资格证+英语好"这么简单。首先看学历门槛,北上广深头部国际高中要求硕士起步,且必须持有PGCEi(国际教师资格证)。二线城市国际初中可放宽至本科,但需要IB/A-Level课程授课经验。最特殊的是外籍子女学校,必须持有海外教师资格证(如QTS)。
第二看隐性要求,我们去年录用的12名新教师中,9人具备跨文化背景。比如双语幼儿园的Lily老师,她不仅有蒙台梭利认证,还在加拿大公立小学实习过半年。国际高中物理教师张老师,除了剑桥国际教师证书,还带学生拿过英国物理挑战赛金奖。
薪资方面分三个档位,
1. 纯外籍学校,年薪25-35万(包住房补贴)
2. 双语学校,15-25万(含课时津贴)
3. 新开民办国际部,10-18万(需兼任行政)
别忘了35岁以上的求职者,深圳某知名国际学校明确要求"班主任岗不超过32岁",但学科带头人岗位可放宽至45岁。建议大龄教师重点准备课程研发案例,比如展示自主研发的跨学科教案。
国际学校教师寒暑假真实工作状态
一、假期≠休息日,工作节奏切换模式
放假第一天,很多老师就会收到教务处的日程表,7月前两周参加IB课程培训,第三周集体备课,8月中旬返校准备开学物料。我认识的一位资深IB化学老师,去年暑假跑了三个城市参加不同主题的教学研讨会,行李箱里塞满了新教材和实验器材说明书。
二、隐形工作量比学期中还多
国际课程体系每年都有内容更新。像AP课程的考纲调整、A-Level的评估方式变化,都需要老师在假期吃透新规。有位教经济学的同事,每年寒暑假要重做80%的课件,她说,"去年更新的真实案例数据,足够装满两个移动硬盘。"
家校沟通也没停过。每周固定时间查看家长邮件,给需要补课的学生在线答疑。有些筹备国际竞赛的社团,假期反而加大训练强度,负责老师得全程跟进。
三、别人度假他们充电
国际学校教师资质不是终身制。IB认证教师每三年要修满指定学分,很多老师选择寒暑假修读线上课程。上海某双语学校的年级组长,去年寒假同时修完了"跨文化教学"和"差异化课堂设计"两门认证课,结课论文写到除夕夜。
四、新学期筹备提前启动
开学前一个月,教师群里就开始热闹。科学组老师忙着采购实验耗材,人文组在调试新引进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班主任们则挨个确认插班生的入学资料。去年有位艺术老师为了布置新学期的主题展厅,提前两周到校,每天在空荡荡的教室里调试灯光装置。
五、个人生活穿插在工作间隙
当然也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但和普通上班族的假期不同,国际教师的休假往往拆分成碎片时段。有位音乐老师这样安排暑假,前十天带学生乐团海外巡演,中间两周回老家陪父母,对了十天又飞往维也纳参加大师课。她的朋友圈定位每隔几天就换个国家,行李箱里永远装着乐谱和润喉糖。
很多老师坦言,最奢侈的休息其实是"不被打断的完整假期"。有位教文学的外教曾在教师沙龙吐槽,"上次完整休完两个月假还是五年前,现在能连续两周不处理工作消息,就算谢天谢地了。"
寒暑假的办公室虽然少了学生的喧闹,但打印机始终在嗡嗡作响。课程计划、活动方案、评估报告…这些文件渐渐堆满办公桌的时候,走廊里也响起了校工更换迎新横幅的声音。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