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私信问我,"国际小学和普通小学到底差在哪?值不值得多花十几万学费?"作为“老江湖”,今天我就把最实在的对比经验分享给大家。
第一看课程体系
普通小学按部就班跟着人教版教材走,每天语文数学占大头。国际小学的课堂就热闹了,我儿子班上外教带着做科学实验,数学课用乐高教立体几何,英语课直接排演莎士比亚话剧。不过要提醒家长,国际小学作业多是开放性课题,需要家长花时间配合。
第二看费用明细
普通小学一学期杂费不超过2000元,国际小学光是学费就8-15万/年。这还不算夏令营、海外游学这些"隐藏消费"。朋友家孩子在朝阳某国际校,去年光去新加坡研学就花了3万8。
第三看升学路线
普通小学毕业直接参加中考,国际小学基本锁定海外升学。海淀区某国际小学老师透露,他们毕业生90%会选择国际初中,剩下的要么转回户籍地读初中,要么走华侨生联考路线。
别忘了想报国际小学的家长,一定要确认学校有没有"双学籍",有些民办国际校只注册境外学籍,孩子中途想转回普通学校会非常麻烦。去年就遇到过家长花20万转学,结果发现学分不互认的情况。
相关延伸阅读
国际小学中途转学,这三个坑千万别踩
第一坑,跟风转学,不看孩子“适配度”
有些家长一听说某某国际学校“升学率高”“全英文教学”,立马拍板转学。结果孩子去了发现,全英文授课根本跟不上,作业压力反而比原来还大,说一千,道一万成绩没上去,自信心还受打击。
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复杂,比如IB注重探究式学习,AP偏向学术深度,英式课程(如A-Level)则强调专精方向。如果孩子原本在公立学校习惯了老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突然转到需要大量自主学习的国际课程,可能会水土不服。转学前一定得摸清学校的教学风格,最好带孩子试听几节课,观察孩子的反应。
举个真实例子,朋友家娃数学特别好,但英语基础一般,家长硬是把他塞进了一所全英文授课的美式学校。结果孩子每天光查单词就要花两小时,原本擅长的数学课也因为语言问题学得吃力,对了全家只能再折腾转回双语学校。
第二坑,忽略“课程断层”,盲目跳级
国际学校的课程进度和公立学校差异很大。比如数学,公立小学五年级可能已经在学分数运算,而某些国际学校同年级还在用游戏化方式巩固基础概念。有些家长觉得“国际学校学得简单”,直接让孩子跳级插班,结果知识点衔接不上,孩子越学越懵。
建议转学前做两件事,
1. 对比教材,找目标学校同年级的课本和作业,看看知识点是否匹配;
2. 摸底测试,很多国际学校有入学测评,别怕丢面子,主动要求给孩子做学科水平评估。
比如上海某英式学校,四年级科学课就开始涉及物理的简单电路知识,而公立学校可能五年级才接触这类内容。如果没提前准备,孩子上课就像听天书。
第三坑,低估“社交成本”
成年人换个工作还得适应新同事,何况孩子?国际学校的学生往往有固定的小圈子,插班生想要融入,光靠成绩好可不够。有些学校活动多,比如慈善义卖、社团招新,如果孩子性格内向,或者语言沟通不流畅,很容易被边缘化。
去年有个家长跟我吐槽,孩子转学后三个月都没交到朋友,因为同学们聊的都是“上周马术课”“假期海外游学”,自家娃完全插不上话。后来家长主动联系班主任,申请让孩子加入科学社团,才慢慢找到玩伴。
应对方法,
转学前带孩子参加学校的开放日活动,提前认识同学;
和班主任沟通,安排一个“小导师”帮孩子熟悉校园;
根据孩子兴趣报个校内俱乐部(比如机器人、戏剧),通过共同爱好打开社交局面。
学姐提醒一句,转学不是家长的单方面决定,一定要和孩子坦诚沟通。有些孩子嘴上说“随便”,真到了新环境却焦虑得睡不着觉。周末带孩子去新学校周边逛逛,吃顿校门口的冰淇淋,聊聊未来可能遇到的新鲜事——这些小事儿,可比单纯比较学校排名实在多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