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家长圈里流传着一句话,"选国际学校比高考填志愿还烧脑"。作为在长春教育行业扎根8年的观察者,今天咱们唠点实在的——那些招生老师不会主动告诉你的事。

一、课程体系藏着门道

长春7所主流国际学校里,IB课程占3家,A-Level有4家,AP课程仅2家开设。河西区的某双语学校去年悄悄把小学部课程从IPC换成了新加坡体系,这事儿家长会上可没重点强调。建议家长直接查看教室课表,比对学校官网宣传的课程目录。

二、师资流动率要盯紧

某知名国际学校去年外教更换率达45%,数学组更是全员换血。打听师资稳定性有个窍门,看看教师停车场的车牌,长期任职的老师多数会上本地牌照。另外关注学校公众号的教师节合影,连看3年照片对比更直观。

三、升学数据这样看

别光盯着"常春藤录取率",要注意分母是多少毕业生。去年有学校宣传"美国前30录取率100%",细问才知当年仅12个毕业生。建议要近3年完整升学名单,重点看中等成绩学生的去向。

四、隐性费用清单

除每年18-25万学费外,这些开支容易漏算,

1. 夏令营强制参加费(3-5万/年)

2. 国际竞赛报名费(单科8000起)

3. 家校委员会"自愿"赞助(2万+/年)

朝阳区某家长透露,孩子读国际初中三年实际花费超百万。

五、本地化适配度

长春冬季漫长,要重点考察供暖时段是否覆盖课外活动时间。某国际高中冰球队每周三次6点晨训,体育馆却要7点才供暖,这细节招生简章可不会写。

遇到个典型案例,李女士给孩子选了号称"全英文沉浸式教学"的学校,结果发现美术、体育课都是中文授课。建议家长带着孩子试听三节不同时段课程,包括最容易被忽视的副科。

长春国际学校入学考试考什么?

长春国际学校入学考试考什么?

一、英语能力是“硬门槛”

几乎所有长春的国际学校都会把英语作为重点考察内容。考试形式一般分笔试和面试两块。

笔试部分,低年级(小学阶段)主要考基础词汇、简单阅读理解,比如看图选词、句子填空。初中以上难度明显增加,会出现长篇文章阅读、语法改错,甚至小作文。有的学校会用SSAT或MAP测试系统,题目涉及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

面试环节,外教通常会和孩子聊兴趣爱好、家庭生活。比如会问“周末喜欢做什么?”“读过什么书?”初中以上的面试可能涉及观点类问题,像“你怎么看待学生带手机上学?”主要看孩子的表达流利度和反应能力。

家长注意,有的学校会额外考家长英语,主要是了解家庭语言环境。不用太紧张,能简单交流就行。

二、数学考试有“中西差异”

数学考试分中英文两种卷面,像长春美国国际学校多用英文出题,而部分双语学校提供中文试题。低年级侧重计算能力,比如四则运算、基础几何。高年级开始出现概率统计、代数应用题,题目和公立校教材知识点重叠度约70%,但更注重实际应用。

比如某校真题,“用24米围栏围长方形菜地,怎样面积最大?”这类题既考数学思维,又看孩子能不能用英文表述解题过程。建议提前熟悉单位换算(如英尺换算米)、货币计算等西方常见题型。

三、面试藏着“隐形考点”

很多家长以为面试只是走形式,其实这关特别重要。除了英语口语,老师会观察孩子的三个细节,

1. 行为习惯,进教室会不会主动问好?回答问题是否眼神交流

2. 逻辑思维,问“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时,能说出具体理由的孩子更受青睐

3. 性格特点,团体活动中是否愿意合作,遇到难题是放弃还是尝试解决

有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个孩子在数学笔试失误,但因为面试时主动帮老师收拾画具,对了被破格录取。这说明学校非常看重孩子的综合素质。

四、年级越高要求越细分

不同学段考试重点差异明显,

小学阶段,主要看语言潜力和学习兴趣,有的学校会让孩子画画、做手工,观察动手能力

初中部,增加科学常识测试,比如简单物理现象解释、生物分类基础

高中部,可能出现学科选考,未来读商科的要加考经济类题目,艺术方向需提交作品集

五、这些准备更有效

1. 英语突击法,每天保证30分钟原版绘本阅读,推荐《神奇树屋》系列,比单纯背单词有效

2. 数学备考技巧,把公立校教材里的应用题翻译成英文练习,比如“鸡兔同笼”问题

3. 面试模拟,在家用手机录孩子回答问题的视频,回放看看有没有小动作或卡顿

4. 心理建设,提前带孩子去学校周边转转,减少陌生感,考试当天带个熟悉的玩偶缓解紧张

学姐提醒长春的家长,各校考试时间不同,比如东北师大附中国际部每年有4场考试,而加拿大国际学校集中在3-5月。建议至少提前半年参加开放日,了解具体考试形式。如果孩子第一次没发挥好,很多学校允许3个月后补考,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