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长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选对小学,半只脚踏进藤校”。这话虽夸张,却道出了国际小学择校的重要性。作为扎根教育行业8年的择校指导师,我带过近500组家庭实地探校,今天说点大实话。
一、上海国际小学真实格局
浦东、闵行、徐汇三足鼎立,包玉刚、惠灵顿、德威这些老牌名校依旧强势,但新兴校区的黑马正在崛起。比如青浦世外去年毕业生IB平均分38.2,直接叫板市区老校。不过要注意,有些挂着“国际”名头的学校,外教比例还不到30%。
二、家长最易踩的3个坑
1. 课程误区,IB、AP、A-Level不是越多越好,某双语学校开6种课程体系,结果哪个都没教透
2. 硬件陷阱,游泳池、高尔夫场≠教育质量,某校砸重金建马场,中文课却用公立教材
3. 升学套路,警惕“100%海外升学”话术,去年有学校把社区大学都算进升学率
三、实地探校必备checklist
蹲守放学时段看学生状态(眼神是否明亮/交谈是否自信)
突击检查食堂后厨(食材采购单比宣传册更真实)
观察教师办公室(备课本厚度反映教学态度)
四、2024年性价比新发现
嘉定某民办校今年引进剑桥课程体系,学费直降2万/年;奉贤新开的英式学校提供全寄宿,特别适合双职工家庭。不过要提醒,郊区校车通勤超1小时的慎选,孩子路上太折腾。
择校就像找对象,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上周刚帮陆家嘴的金融高管家庭选定徐汇某校,看中的是其扎实的学术基础;而艺术家家庭最终选择浦东创新校,因为他们的跨学科项目制学习确实出彩。记住,适合孩子的,才是真名校。
上海国际初中入学条件详解
一、户籍和身份要求
上海的国际初中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另一种是民办双语学校。
纯外籍学校,通常要求孩子有外国护照或港澳台身份,部分学校还要求父母至少一方持有境外身份。比如上海美国学校、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
民办双语学校,对户籍限制较少,大部分接受中国大陆学生,比如包玉刚实验学校、星河湾双语学校等。
⚠️注意,有些学校虽然接受本地学生,但会优先录取有海外背景的家庭,报名前最好直接咨询学校招生办。
二、入学考试考什么?
国际初中入学考试一般分笔试和面试,重点考察孩子的学术基础和英语能力。
1. 笔试内容,
数学,题目难度和公立学校相当,但部分学校会加入英文数学题,比如平和双语、惠灵顿学校。
英语,阅读和写作是重点,比如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或读一篇科普文章回答问题。
逻辑思维,有些学校会考图形推理、数字规律题,考察孩子的思维能力。
2. 面试环节,
学生面试,问题比较灵活,比如“介绍一本你喜欢的书”“描述一次团队合作经历”。重点看表达能力和逻辑。
家长面谈,学校会了解家庭的教育理念,比如“为什么选择国际学校?”“如何看待孩子的课外活动?”
三、英语能力要达标
英语是国际初中的“硬门槛”。大部分学校要求孩子具备接近母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外籍人员学校。
常见要求,
小托福(TOEFL Junior)800分以上;
雅思5.5分或同等水平;
通过学校自主命题的英语测试。
如果孩子英语基础弱,建议提前1-2年强化训练,尤其是学术英语(比如科学课、历史课的术语)。
四、报名时间和材料准备
国际初中招生一般提前半年启动,热门学校甚至需要“抢名额”。
关键时间点,
每年9-11月,开放日预约;
12月-次年3月,入学考试;
4-5月,公布录取结果。
必备材料,
户口本/护照复印件;
近两年在校成绩单(中英文);
推荐信(班主任或任课老师);
获奖证书、特长证明(如钢琴考级、竞赛奖项)。
五、学费和其他隐性成本
上海国际初中学费普遍在15万-30万/年,外籍人员学校更高。比如惠灵顿一年约34万,包玉刚初中部约21万。
除了学费,还要考虑,
校车、校服,一年约1-2万;
课外活动,夏令营、国际竞赛等额外支出;
辅导班,很多家庭会报名英语强化或面试培训。
六、家长需要做什么?
1. 提前规划,至少提前1年了解目标学校的课程体系(IB、AP还是A-Level),确认是否适合孩子。
2. 培养独立性,国际初中作业形式多样,比如调研报告、小组项目,孩子需要主动学习。
3. 关注心理健康,适应全英文教学和竞争环境,孩子可能有压力,家长要及时沟通。
进上海国际初中不光看成绩,还得拼规划。早点摸清门路,准备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如果对某所学校特别感兴趣,不妨参加开放日,直接和老师、在校家长聊聊,获取第一手信息。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