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在纠结,国际学校和普通高中到底差在哪?这笔动辄20万/年的学费花得值不值?作为“上岸人”,我个人觉得出4个核心差异。
第一看课程体系。普通高中按部就班走高考大纲,国际学校主打IB/AP/A-Level三大课程。比如北京某国际高中,高一就开始学AP微积分,同步参加国际竞赛,这和普通高中"三年备战高考"的节奏完全不同。
第二看学费差距。以上海某双语学校为例,高中部学费23.8万/年,加上游学、竞赛等开支,三年轻松破百万。而重点公立高中三年总花费不超过5万,这中间的差额够在二三线城市付个首付。
第三看升学路径。普通高中主攻国内985/211,国际学校学生80%以上申请海外名校。但要注意,疫情后出现新趋势,越来越多国际学校学生开始"双轨备战",既考托福SAT,又参加高考补习班。
第四看适配人群。三类家庭适合选国际学校,1.明确要出国读本科的 2.孩子有艺术/体育特长的 3.不适应应试教育的。如果孩子自制力差,或家庭经济压力大,建议慎重考虑。
对了给个实用建议,不妨带孩子参加国际学校的开放日,实际体验全英文授课环境。有个朋友家孩子试听后直言"老师讲课像聊天,和普通课堂完全两个感觉",这比听100次讲座都直观。
国际学校在读生亲述,每天真实开销明细
你以为国际学校学生每天都是豪华早餐?其实大部分人跟我一样,早上急匆匆到校门口买包子豆浆。一杯现磨咖啡25块,三明治15块,这还是最基础的配置。要是赶上学校食堂的“西式早餐”,一份美式套餐直接飙到50块。一个月下来,光早餐就能吃掉小一千。家长总念叨“别在外面乱花钱”,可早八课谁有空在家吃哈?
二、学费之外,隐形消费才扎心
学费按年交,家长可能觉得“大头解决了”,但杂七杂八的费用天天见缝插针。比如我们学校强制订的英文期刊,一期120块;实验课材料包,单次80块;甚至体育课用的定制队服,一套380块。这周刚交完“国际文化周”的摊位费,每人摊200块,老师说“自愿参加”,但谁敢不交?
三、午餐怎么吃最省钱?
食堂一荤一素35块,加份水果沙拉15块,随便一顿50块打底。我和同桌研究出个省钱攻略,每周二四带饭,老妈做的红烧肉塞满保温盒,成本不到20块;剩下三天拼单点轻食外卖,人均40块还能蹭满减。但总有意外——比如忘带饭的周一,去便利店买饭团都要18块,肉疼!
四、课外活动才是“碎钞机”
下午3点半放学?想多了!模联社年费2000块,机器人俱乐部零件自费,去年做个项目花了小三千。周末更夸张,SAT培训班一节课600块,钢琴私教45分钟500块。上个月为申请夏校,光文书修改就找了两个中介,花了5800块。我妈一边转账一边叹气,“你这开支比上班族还狠!”
五、交通费能省吗?看运气
校车一个月800块,但我常因为社团活动错过末班车。打车回家一趟60块,要是遇上比赛排练,一周车费轻松破300块。有同学骑电动车上学的,结果车被偷了两次,修车钱比打车还贵。
六、那些你想不到的零碎开支
文具强迫症,日本进口活页纸28块一本,写英文作业必须用特定规格
社交成本,同学生日送个星巴克杯子98块,期末答谢导师至少人均150块聚餐
电子设备,iPad随时可能摔碎屏,换一次原装膜200块,钢化膜?老师说影响触控笔灵敏度不让用
七、衣服鞋子别想糊弄
周一正装日,二手西装租一次80块,买套新的要2000+;体育课必须穿指定款跑鞋,耐克基础款打完折699块;冬天校服外套薄得像纸,自己加件加拿大鹅,被班主任瞪眼,“不能露出品牌logo!”
八、我的省钱绝招(亲测有效)
1. 教材坚决买二手,加学长学姐微信群比闲鱼便宜30%
2. 和走读生拼单网购,凑够包邮还能分运费
3. 图书馆打印机偷偷用,反正一张纸5毛比文印店便宜2块
4. 多参加包餐食的活动——辩论赛的免费茶歇能吃撑
写到这里看了眼手机记账APP,今天已经花了287块。明天要交的物理实验材料费,还得找老妈预支……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