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不少家长私信,"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选国际学校还是公立学校?"作为一个带娃读过两种体系的老母亲,今天掏心窝子说说真实体验。
先说最直观的差异——课程体系。公立学校按部就班跟着国家大纲走,语文数学抓得紧,三年级前英语课每周只有两三节。国际学校从小学就开始用IB-PYP课程,我家娃二年级就在做"水资源保护"主题调研,中英文双语汇报,连科学实验报告都得用英文写。
费用这块更是天差地别。以上海为例,公立学校一学期杂费不超过2000元,而某知名国际小学光学费就要28万/年,这还没算夏令营、国际竞赛这些额外开支。有个朋友家两个孩子读国际学校,光小学阶段就花了近300万。
升学方向要提前规划。公立学校的孩子主攻中高考,我侄女今年初三,每天学习到凌晨;国际学校的孩子从初中就开始备考托福,邻居家孩子八年级雅思就考了7分,现在忙着准备AMC数学竞赛。两种路线没有优劣,关键看家庭规划——是走国内升学还是瞄准海外名校。
建议家长重点考虑三点,
1. 经济实力能否持续支撑12年国际教育
2. 孩子是否适应探究式学习方式
3. 家庭是否有移民或留学规划
比如同事王姐,夫妻都是外企高管,早就计划送孩子去美国读本科,果断选了国际高中。而我家因为老人身体需要照顾,最终让老二转回了公立初中。
国际学校一年真实花费清单
一、学费,大头在这儿
国内一线城市的国际学校,学费基本是“起步价”15万/年,上不封顶。比如北京某知名英式学校,小学部25万左右,初高中直奔30万+。二线城市会便宜些,像成都、苏州这类城市,学费普遍在10万-20万区间。
但注意!学费≠全部开销。很多学校会收“建校费”“资源使用费”,一次性交3万-8万不等,这笔钱可不会退,哪怕孩子中途转学。
二、住宿和校服,容易被忽略的开支
住宿费,
走读生能省一笔,但寄宿生每年要多掏4万-8万。北京某美式学校宿舍是两人间,带独立卫浴,一年6.5万,还不含洗衣费、周末加餐费。
校服费,
别小看这几件衣服!正装、运动服、冲锋衣、皮鞋…深圳某学校直接列清单,新生入学必买12件套,合计6800元。孩子长个子了还得随时补买,一年至少花个两三千。
三、活动费,隐形消费重灾区
夏令营/游学,寒假去瑞士滑雪、暑假到美国插班,这类项目标价3万-8万/次,几乎成了“标配”。
社团器材,马术课每节800元,高尔夫年卡1.2万,机器人社团买零件动不动上千元。
考试报名,AP考试每科1400元,考5门就是7000元;雅思托福培训+考试费也得准备1万左右。
四、教材和杂费
原版教材贵得离谱!一本IB物理书800多块,数学练习册300元起步。学校复印资料还要收“版权费”,一学期交个两三千不稀奇。
五、交通和餐饮
校车费,按距离收费,北京通州到朝阳的校车线路,一年1.8万;
午餐费,吃食堂一天50元,自己带饭?别想了——很多学校要求统一订餐;
课后加餐,晚自习前的三明治、牛奶,每月又得500元。
六、家长群的“社交成本”
国际学校家长聚会多是高端场所,周末亲子骑马、生日会包场艺术馆。一次活动人均500元起步,一年下来人情往来少说也得万把块。
七、怎么省点钱?
1. 奖学金别错过,很多学校对学术优秀或特长突出的学生减免20%-50%学费;
2. 教材买二手,毕业生群里经常半价转卖课本;
3. 选修课精打细算,高尔夫不一定非要学,性价比高的编程、戏剧课同样能拿学分。
八、这些钱花得值不值?
见过家长卖房供孩子读国际学校的,也见过孩子考进牛津却说“不如体制内扎实”的。关键看家庭经济底子——建议学费不超过家庭年收入的40%,毕竟后面还有大学留学的大头等着呢。
说一千,道一万说几个“冷门花费”
电子设备,学校要求自备iPad,还得装付费软件;
医疗押金,部分学校收2万应急医疗费;
家长培训费,怎么填大学申请表格?学校开讲座,一门课收2000元…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