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中学生想考国内大学,是近两年家长最常咨询的问题。小张妈妈就遇到过这个困扰——孩子读了三年国际课程,突然想参加高考,结果发现学籍档案不完整。今天我们就用最直白的大实话,把这件事说明白。

首先明确一点,国际高中学生有资格参加国内高考!但必须满足三个硬性条件,①学生本人有中国户籍;②高中学籍完整可查;③通过会考获得毕业证书。北京某国际部李老师透露,"每年都有学生临时决定参加高考,但3月份才发现学籍材料缺失,这种情况只能走社会考生通道。"

实际操作中主要分两种途径,

1. 正常高考报名,需在高三上学期(10-11月)通过学校或教育局报名,提供学籍证明、身份证、户口本原件。上海某国际学校去年有12名学生成功报考,其中3人考上211院校。

2. 华侨生联考,适合有海外居留身份的学生,考试难度比普通高考低30%左右。但要求考生本人及父母一方在报考前2年内有累计18个月的海外居住记录。

需要特别注意的三个坑,

部分国际高中不注册国内学籍,这种情况只能以社会考生身份报考

AP/IB课程成绩不能替代会考成绩

高考报名系统与境外课程体系不互通,需提前准备学籍认证材料

建议家长在孩子高一入学时就要做好两手准备。广州陈女士的经验很值得参考,"我们每年暑假都让孩子参加国内补习班,保持语数外基础,对了孩子用港澳台联考上了中山大学。"

国际高中学生如何保留国内学籍?

国际高中学生如何保留国内学籍?

一、学籍是什么?为什么要保留?

国内学籍相当于学生的“教育身份证”,记录了升学、转学、毕业等信息。保留学籍最大的好处是“留后路”——如果学生未来想参加国内高考、报读港澳高校或申请需要学籍认证的海外大学(如部分新加坡公立大学),学籍就是硬性门槛。

这里有个误区,读国际高中不等于自动放弃国内学籍!是否保留学籍,取决于入学时的操作方式和原学校的政策。

二、保留学籍的3种常见方式

根据各地教育局规定,实际操作中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 原学校办理“转学”而非“退学”

操作关键,转入国际高中时,让原学校在学籍系统中选择“转出”而非“注销学籍”。

需要材料,新学校的接收证明、家长签字同意的转学申请。

注意点,部分公立学校会要求学生签《放弃高考承诺书》,这种情况需提前沟通。

2. 办理“休学”保留学籍

适合情况,不确定是否长期就读国际课程的学生。

操作流程,向原学校提交休学申请(通常需医院或机构出具证明),休学期限一般为1-2年,期间学籍冻结。

案例参考,杭州某重点中学允许学生休学就读国际高中,复学后可直接跟原班级参加会考。

3. 借读模式“双线并行”

具体操作,在原学校保留学籍并缴纳基本费用,平时在国际高中上课,定期回原校参加考试。

优势,可同时获得国内毕业证和国际课程文凭。

风险提示,需要兼顾两边的课程进度,时间精力消耗较大。

三、必须注意的细节问题

1. 提前和原学校确认政策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差异巨大。比如北京朝阳区部分公立校允许学籍挂靠,而海淀区则要求严格注销。建议家长直接联系班主任或教务处,最好留存书面答复。

2. 关键时间节点不能忘

初三毕业前转学,可保留完整高中学籍;

高一结束后转学,部分省份会因缺勤影响会考资格;

高二下学期之后,多数地区无法新建学籍。

3. 材料准备清单

建议提前备齐以下文件,

原学校盖章的转学联系表

国际高中出具的接收证明

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

家长手写的情况说明(个别地区要求)

四、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Q,原学校不同意保留学籍怎么办?

A,可尝试与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沟通。例如上海闵行区有家长通过信访渠道,最终协调学校办理了学籍保留。

Q,保留学籍后还要做什么?

A,定期关注原学校的通知,特别是高二的学业水平考试(会考)。深圳曾有学生因缺考被自动注销学籍。

Q,学籍保留影响海外大学申请吗?

A,绝大多数海外大学不要求国内学籍,但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需提供学籍证明。

五、我强调一点

经济发达地区(如江浙沪、珠三角)政策相对宽松,中西部地区审批更严格。

2023年起多地启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跨省转学籍需两地教育局线上审核。

考虑“双轨升学”的家庭,建议选择开设国内会考课程的国际化学校,例如上海部分双语学校会同步教授政治、历史科目。

对了说句实在话,保留学籍本质上是政策和人情的平衡。家长既要了解明文规定,也要学会和学校有效沟通。毕竟多一个选择,孩子就多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