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初中作为衔接国际教育体系的重要阶段,很多家长都在纠结一个核心问题,孩子就读国际初中到底需不需要参加国内中考?作为在择校领域深耕7年的教育顾问,我个人觉得出三类最需要关注这个问题的家庭类型,用大白话给大家说清楚这里面的门道。
第一类,计划高中转回体制内的家庭
张姐去年把孩子送进某双语国际初中,听说重点高中国际部需要中考成绩,急得连夜找我咨询。这种情况在二线城市尤为常见——国际初中使用校本课程,但高中想转回公立国际部。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有7所公立国际部明确要求提交中考成绩,建议这类家庭从初二开始就要同步补习中考知识点。
第二类,选择纯外籍子女学校的家庭
像上海美国学校、北京顺义国际学校这类纯外籍学校,采用的是完整的IB课程体系。这类学校的学生既不参加中考也没有国内学籍,相当于完全脱离国内升学通道。但要注意的是,这类学校入学时就需要外籍身份证明,家长要提前3年做好身份规划。
第三类,考虑一贯制国际学校的家庭
广州某家长李先生的案例很有代表性,他孩子就读的民办国际学校提供从小学到高中的完整IB体系,这类学校的初中部往往采用"自主毕业考核+校本评估",用校内成绩直升高中部。但家长要注意查看学校的办学资质,目前全国只有23所国际学校获得K12完整办学许可。
需要我强调一点的是,今年教育部新规要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完成国家课程,这意味着国际初中在语文、思政等科目上会加强考核。建议家长在择校时重点考察学校的课程融合能力,最好选择有5年以上办学经验的学校。
国际小学直升初中需要哪些条件?
1. 学业成绩是基础门槛
国际学校虽然更注重综合能力,但成绩依然是硬指标。小学阶段的平时作业、单元测试、期末成绩都会纳入考核范围。尤其是英语、数学和科学这三门核心学科,如果成绩长期不达标,学校可能会要求补考或重修。
英语能力,国际初中课程基本是全英文授课,孩子需要具备流利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些学校会要求提供标准化考试成绩,比如小托福(TOEFL Primary)或剑桥少儿英语(KET/PET)。
数学和科学,国际课程中的数学和科学更注重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死记硬背可能行不通。比如,孩子是否能通过实验解决实际问题,是否会用图表分析数据等。
2. 平时表现和课堂参与度
国际学校特别看重孩子的日常表现。老师会观察孩子是否积极发言、是否愿意团队合作、是否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在小组项目中总是当“隐形人”,可能会被认为缺乏领导力或沟通能力。
作业完成质量,作业不仅是完成任务,更要体现孩子的思考过程。比如,一份关于“环境保护”的报告,有没有自己的观点比内容多长更重要。
课外活动参与,国际学校通常鼓励学生参加社团、竞赛或公益活动。这些经历能体现孩子的兴趣特长,比如钢琴考级、机器人比赛等都可能成为加分项。
3. 家长的角色也很关键
别以为升学只是孩子的事,家长也得配合学校。国际学校通常会定期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家长长期不参加家长会,或者对学校活动不积极,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升学评估。
家校沟通,主动和班主任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优缺点。比如,孩子数学基础弱,是否需要额外补习?
经济准备,国际初中费用普遍较高,一线城市一年学费可能超过20万,家长得提前规划好资金。
4. 通过学校的内部评估
大部分国际小学会设置升学考试或面试,形式可能包括,
笔试,重点考察英语和数学,题目类型偏向开放性问题,比如用英文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解决一个实际数学问题。
面试,孩子可能需要单独面对老师,或参与小组讨论。比如,老师会问,“如果你组织一次班级旅行,你会怎么安排?”主要看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心理测试,部分学校会通过简单的心理测评,判断孩子是否适应初中阶段的压力。
5. 留意学校的直升政策
不同国际学校的升学规则可能有差异,家长一定要提前问清楚,
直升比例,有些学校是“全员直升”,有些则按排名淘汰后20%。
插班生竞争,如果初中部对外招生,本校孩子的名额可能会被挤压,这时候成绩和表现就更重要了。
时间节点,通常五年级就要开始准备升学材料,六年级上学期结束前完成评估,千万别拖到说一千,道一万一刻。
国际小学升初中,既要孩子脚踏实地学知识,也要家长睁大眼睛盯政策。平时多鼓励孩子参与课堂互动,打好英语基础,关键时刻才能稳稳过关。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