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后台问我,"普通家庭到底能不能供孩子读国际小学?"作为走访过30+国际学校的教育从业者,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这个事。

话不多说,普通家庭确实能读国际小学,但必须做好这三项准备。首先看学费,北京上海头部国际小学一年12-18万很正常,但二三线城市的国际小学普遍在6-10万区间。比如成都某知名国际小学,今年学费8.8万/年,加上校车、餐费、活动费,实际支出在11万左右。

重点来了!家庭年收入多少才合适?根据我们调查的500组在读家庭数据,建议家庭年收入至少是学费的3倍。比如学费10万的学校,家庭年收入最好在30万以上。这不是制造焦虑,因为除了学费,还有夏令营、兴趣班等隐形支出,占总教育支出的20%-35%。

这里要打破三个误区,

1. 不是所有国际小学都天价,有些双语学校国际部学费跟民办学校差不多

2. 很多学校提供分期付款,有的还能用公积金(具体看地区政策)

3. 成绩优异的孩子可以申请奖学金,最高能减免50%学费

建议家长重点考察三类学校,

①新开办的国际化学校(前三年通常有优惠)

②集团化办学的分校(资源共享成本低)

③本土老牌学校的国际部(性价比最高)

学姐提醒大家,择校时一定要问清这些费用,教材版权费(英美原版教材每年2-3千)、户外活动保险费(每次200-800不等)、校服配置费(春秋冬三季套装约3000元)。把这些算清楚,才能避免"入学容易续费难"的尴尬。

国际小学入学考试都考些什么?家长亲身经历分享

国际小学入学考试都考些什么?家长亲身经历分享

一、英语能力是“敲门砖”

国际小学对英语的要求比普通学校高不少。比如我家娃考的学校,英语部分分成了听说读写四块,

听力,老师放一段动画片对话(比如小猪佩奇),让孩子复述内容,或者回答“谁去了公园”“为什么生气”这类问题。

口语,一对一聊天,比如“介绍你的家庭”“周末喜欢做什么”。有的学校还会让孩子描述图片,比如一幅沙滩的场景,考察词汇量和表达逻辑。

阅读,给一篇简单的小故事(大约5-6句话),让孩子读出来,再回答几个选择题。

书写,低年级可能只要求写单词或短句,比如根据图片写“cat”“I like apples”;高年级会考小作文,比如“我的宠物”“一次难忘的旅行”。

家长别太焦虑口音,重点看孩子能不能听懂指令、敢不敢开口说。平时多听英文儿歌、看原版动画片挺管用的。

二、数学不考“超纲题”,但考思维方式

数学题难度和普通小学差不多,但出题方式更灵活。比如,

基础计算,20以内加减法、简单比较(比如“5个苹果和3个香蕉,哪个多?”)。

逻辑思维,找规律(比如△○□△○□接下来是什么图形)、分类游戏(把动物、交通工具分成两组)。

实际应用,“小明有8块糖,分给妹妹3块,还剩几块?”这种题会配图,孩子容易理解。

我娃考过一道有趣的题,老师拿出积木,让孩子搭一座桥,并解释“为什么这样搭”。其实考的是动手能力和表达,不单纯看结果。

三、面试环节,孩子和大人都要“过关”

很多人以为只考孩子,其实家长也得参与。

孩子面试

老师会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比如进门会不会打招呼、玩完玩具能不能收拾好。

互动游戏时,看孩子是否愿意合作。比如分组搭积木,有的孩子抢着指挥,有的不敢动手,老师更倾向“能商量着来”的小孩。

我家娃被问到,“你最喜欢哪本书?为什么?”这类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重点看表达是否清晰。

家长面谈

学校很看重家庭教育理念。比如会问,“平时谁主要负责孩子学习?”“周末一般怎么安排?”

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校长特意提到“如果孩子和同学闹矛盾,你们会怎么处理?”他们希望家长和学校的态度一致。

建议提前了解学校的特色。比如有的学校重视艺术,有的强调户外活动,面谈时提到“认同你们的教育方式”,会很加分。

四、这些准备越早做越好

1. 英语日常化,不用死背单词,每天15分钟亲子阅读、路上看到什么就用英语聊两句,比如“Look! A red car!”,孩子自然习惯。

2. 培养表达能力,多问孩子“为什么”。比如读绘本时问,“你觉得小狗为什么哭了?”鼓励他说完整句子。

3. 模拟面试场景,在家玩“小老师”游戏,让孩子练习自我介绍、回答问题,减少紧张感。

4. 了解学校特点,有的学校考运动能力(比如跳绳、拍球),有的看重音乐节奏感,提前打听清楚。

对了说句大实话,考试不是“筛选天才”,而是找适合学校氛围的孩子。家长放平心态,平时多陪伴,比突击刷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