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群里看到个有意思的现象,十个咨询国际学校的家庭,七个都在问"国际小学到底教什么"。作为两个孩子的妈,我陪老大经历了公立转国际校的全过程,今天就掏心窝子说说大实话。
先划重点,国际小学课程真不是英语强化班!像我们选的IB-PYP课程,每周有专门的中文母语课,数学课用新加坡教材,科学课要动手做火山模型。最让我意外的是戏剧课成了必修,去年期末汇演,我家那个内向娃居然主动报名演了棵树。
说到费用,2024年北京国际小学行情是这样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年均25万起步,像顺义国际这种老牌校直奔35万;民办双语校性价比更高,15-20万区间选择最多。不过别被数字吓到,多数学校都有分期付款政策,海淀有家新校还推出"早鸟价",提前两年报名能省8万。
选校时这三个坑千万别踩,
1. 别光看硬件,重点观察教室里的对话语言。有次参观某网红校,课间孩子们全在说中文
2. 课程认证比名气重要,认准IBO官方授权或CIE认证标志
3. 留意师生比,1:6是黄金比例,超过1:10慎选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推出"体验月"活动,强烈建议让孩子试读。我家二宝试了三个学校后,自己选了有屋顶农场的那个,理由竟然是"能带自己种的草莓当点心"。
说到这必须提醒,国际小学不是逃避应试教育的避风港。朝阳区某知名双语校的数学作业,每周都有思维导图制作,期末考试要独立完成全英文科学报告。不过这种压力下,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倒是突飞猛进。
国际小学插班考试,这些准备材料最容易遗漏
每年都有不少家长在给孩子准备国际小学插班考试时,因为漏材料耽误了报名,甚至错过机会。网上很多攻略会列“基础清单”,比如成绩单、护照复印件,但真正容易踩坑的往往是细节。今天就说几个最容易被忽视的材料,以及怎么准备更省心。
一、别小看“户籍证明”
有的国际学校虽然不要求户籍,但如果孩子之前就读的学校是公立或民办,插班时可能需要提供户口本或出生证明的公证件。尤其跨省市转学的家庭,有些地区会要求额外加盖教育局章。建议提前2个月联系当地公证处,问清楚翻译语种(英语或学校指定语言),避免临时加急多花钱。
二、推荐信不是“随便写写”
很多家长以为推荐信就是让老师夸孩子几句,其实国际学校更看重细节。比如数学老师可以写孩子“在小组项目中主动分配任务”,而不是笼统的“数学成绩优秀”。另外,推荐信一定要用学校抬头纸打印,落款处留老师电话,有的学校会抽查核实。
三、疫苗本翻译件
国内孩子的疫苗本通常是中文版,但大部分国际学校需要英文翻译件。注意两点,一是找有医疗翻译资质的机构盖章(某宝几十块能搞定),二是确认学校是否接受“分次接种证明”。比如乙肝疫苗要打三针,如果说一千,道一万一针还没打完,得让社区医院开证明说明情况。
四、课外活动证明别只交照片
钢琴考级、足球比赛这类活动,光提供证书或奖状不够。国际学校喜欢看过程记录,比如孩子参加社区义工的签到表、夏令营老师的评价邮件截图。有个家长分享过经验,她把孩子参加农场活动的日记扫描了几页附在材料里,结果招生老师特意夸了“真实有趣”。
五、家长陈述信避开三个坑
1. 写成长篇简历,别罗列孩子得过多少奖,重点写1-2个具体事件,比如“孩子为了照顾生病的同学,自学做营养餐”;
2. 忽略家庭理念,学校会看家庭教育和校方是否契合,可以简单提“周末全家爬山”或“定期开家庭读书会”;
3. 用翻译软件直译,中式英语像“我的孩子非常聪明”容易闹笑话,不如找英语好的朋友帮忙润色。
六、容易被忽略的时间节点
体检报告有效期,大部分学校要求3个月内的体检证明,但港澳地区的国际学校可能只认指定医院的报告(如香港的联合医院);
报名表提交方式,有的学校必须邮寄纸质版,快递签收后3个工作日才算报名成功,比网申截止日期实际更早;
特殊才艺附加材料,如果孩子有编程、机器人等小众特长,提前联系学校问能否现场展示。有家长遇到过材料里写“擅长无人机操作”,考试当天被要求带设备演示。
学姐提醒
不同国际学校对材料要求差异很大。比如上海部分学校会要“家庭住房合同”(考察稳定性),北京一些学校需要提交孩子过去一年的作业样本。最稳妥的办法是,直接打招生办电话,录音确认清单,然后对着一条条打钩。别怕麻烦,毕竟少跑一趟就是给孩子多争取一次机会!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