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家长群里,关于国际学校的讨论越来越热闹。很多家长都想知道,常州的国际学校到底值不值得选?学费是不是真的高不可攀?我家孩子适合从哪个阶段开始读?今天我就用本地家长的视角,带大家实地探访常州几所主流国际学校,把大家最关心的学费、课程、升学情况掰开揉碎说清楚。
一、国际小学阶段,双语基础最重要
以常州某知名国际学校小学部为例,2024年学费每年约8-12万。这个阶段主打中英双语浸润式教学,每天保证3小时纯英文授课,但数学、语文仍采用国内教材。特别要提醒的是,很多学校会额外收取3-5万/年的素质拓展费(含马术、编程、戏剧等选修课),这笔费用往往不会写在招生简章首页。
二、国际初中分水岭,三大课程体系怎么选
到了初中阶段,常州各国际学校开始分流,
1. IB预备班(年费12-15万),适合未来计划出国早的家庭,作业量比普通初中多30%
2. 英式IGCSE(年费10-13万),理科难度较大,但升学方向明确
3. 美式课程(年费9-12万),注重项目制学习,适合活泼好动的孩子
建议家长带孩子参加各校的体验日,重点观察外教流动率——好的国际学校外教平均任职时长都在3年以上。
三、国际高中真相,升学服务藏玄机
常州某老牌国际高中2024年学费18万/年,但实际支出远不止这些,
标化考试培训,3-5万/年(SAT/AP等)
背景提升项目,2-8万/次(科研/竞赛/夏校)
升学指导服务,5-10万(从选校到文书全套)
值得注意的是,常州本地国际高中毕业生80%进入全球TOP100大学,但其中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国内985高校的案例逐年增加,这点很多家长还不了解。
四、本地家长实测,这些钱真的不能省
1. 校车费(8000-1.2万/年),建议选配,常州国际学校多位于新北区,早晚高峰接送耗时
2. 校服(3000-5000套),包含正装、运动服等8-12套,建议买大一号
3. 电子设备押金(2万),毕业可退,但常有损耗扣费争议
个人觉得,
选择国际学校不是"贵的就是好的",关键要看课程设置是否匹配孩子的学习特点。建议家长带着孩子参加至少3所学校的开放日,重点关注课堂互动模式和课后作业形式。下期我们将探讨《常州国际学校VS上海国际学校,家门口读真的吃亏吗?》,敬请关注。
常州国际学校VS上海国际学校,家门口读真的吃亏吗?
一、先看“硬件”,学费能省出一套房?
先说个大实话,上海国际学校的学费直接让不少家庭肉疼。比如浦东某知名美高课程学校,高中阶段一年学费直奔35万,加上租房、补课、活动费用,四年下来轻松突破200万。而常州头部国际学校的学费普遍在15-20万/年,光是这一项就能省下近百万。
更关键的是隐性成本,上海租房每月至少8000起步,如果全家陪读还要考虑大人工作调动问题。常州家长李姐算过账,“在常州读的话,孩子每天能回家吃饭睡觉,光租房钱一年就能省10万,这笔钱足够孩子寒暑假去国外参加两次夏令营。”
二、别迷信“光环”,课程资源其实差不多
很多家长冲着上海学校的“名气”去,但仔细对比会发现,两地课程设置的核心框架基本一致。比如常州某英式学校用的剑桥A-Level体系,和上海同类学校教材版本、考试通道完全同步;常州美国方向学校AP课程开课数量也能达到20+门,完全满足名校申请需求。
真正拉开差距的反而是个性化服务。上海部分学校确实有更很多的竞赛资源,比如AMC数学竞赛、NSDA辩论赛的校内培训,但常州家长完全可以通过线上导师+周末高铁1小时到上海参赛的模式解决——关键看家长是否愿意花心思找资源。
三、家庭关系才是隐形王牌
有个扎心现实,很多去上海读书的孩子,和家长关系反而越来越疏远。初中阶段正是青春期关键期,异地读书导致家长无法及时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常州本地的王同学家长说,“儿子在常州读IB,每天晚上一家人散步半小时聊聊学校的事,这种日常陪伴比什么都重要。”
而且本地人脉资源不容小觑。常州国际学校的家长群经常自发组织企业参访、职业体验活动,某届学生甚至集体到本地新能源龙头企业做课题研究——这种“接地气”的社会实践,反而成了申请文书里的亮点。
四、升学成果说话,常州学生照样进藤校
直接甩数据,
2023年常州某国际学校收获剑桥大学offer 2枚
同年上海某“爬藤大户”国际学校录取斯坦福1人
但常州学校毕业生50%进入全球前30大学,与上海同梯队学校持平
最关键的是师生比优势。常州国际学校平均1:4的师生比,让老师有精力给每个学生定制升学方案。而上海某些热门学校一个升学顾问要带50+学生,反而容易出现“模板化申请”的问题。
五、什么样的家庭适合去上海?
当然不是说上海没有优势,以下两种情况值得考虑,
1. 走艺术/体育特长生路线,上海有更多艺术工作室、专业教练资源
2. 未来明确定居海外,部分上海学校从小学开始衔接海外学制
但如果是主流学术路线,特别是理科方向,在常州完全能获得同等质量的教育。就像某常州毕业生家长说的,“真正决定孩子能走多远的,不是学校在哪个城市,而是家庭教育和孩子自己的内驱力。”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