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朋友走访了本地几所国际学校,发现中加国际学校的咨询量持续走高。作为一所涵盖小学到高中全学段的双语学校,它到底有哪些特色?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真实情况,给正在择校的家长做个参考。
【课程体系,不是所有"国际"都一样】
中加最大的特色是"双轨并行",1-6年级采用加拿大安省课程+中国课标融合教学,到了初中阶段分流出"纯加方班"和"融合班"。有个细节很有意思——他们的科学课是中外教师共同备课,去年有个五年级项目,孩子们用中英双语做了"城市雨水循环系统"模型展,这种实操性教学确实比单纯背书有意思。
【家长最关心的三大问题】
1. 英语弱能跟得上吗?
招生老师给我们看了个数据,去年入学新生中,42%入学时PET未达标,但学校每天有2节专项语言课。重点是他们采用"学科英语"教学法,比如用英语教数学应用题,这个方式比单纯背单词有效得多。
2. 初升高淘汰率真实吗?
跟在校家长聊天得知,初中升本校高中部的比例约75%,主要卡在学术英语和数学建模能力。有个家长原话,"不像公立体系靠题海战术,这里更看重项目式学习的完成质量"。
3. 课外活动是不是摆设?
亲眼看到他们的"课程超市"确实开眼界,马术、STEAM实验室、模拟联合国是常规操作,最特别的是"社区服务学分制",学生要完成60小时公益实践才能毕业,上周刚有高中生带队去山区小学建了图书角。
【择校建议】
1. 小学阶段优先看中文基础教学,别被花哨的硬件迷惑
2. 7年级想转体制外的,建议选融合班过渡
3. 关注学校的大学申请指导团队,中加的亮点是有前招生官驻校
【常见误区提醒】
• 国际学校≠轻松教育(作业量比想象中大)
• 小班教学≠个性关注(关键看师生互动模式)
• 外教数量≠教学质量(资质和稳定性更重要)
走访完最大的感受是,选国际学校就像挑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建议家长们带着孩子参加开放日,重点观察课堂互动和在校生状态,这比听招生宣讲更直观。
国际学校择校必问的17个问题清单(附真实家长经验)
一、基础信息别含糊
1. 学校有正规资质吗?
别光听招生老师忽悠,直接要办学许可证、国际课程认证文件(比如IB、AP、A-Level的授权书)。家长王姐就吃过亏,孩子读了半年,才发现学校根本没拿到A-Level考点资格,说一千,道一万只能临时转学。
2. 学费之外还有哪些隐形开销?
校服、夏令营、课外活动、考试报名费……这些加起来可能比学费还高。家长老陈说,他家娃一年额外花了8万多,全是“自愿参加”的活动,不报又怕孩子落单。
二、课程和升学是关键
3. 主推什么课程体系?适不适合孩子?
IB全能但压力大,AP偏理科尖子生,A-Level适合偏科娃。家长刘哥家孩子理科强但英语弱,说一千,道一万选了A-Level,避开了IB的大量论文,反而考进了英国名校。
4. 升学指导团队靠谱吗?
问清楚有没有专门老师负责,案例是“全员上榜”还是只提尖子生。家长孙阿姨吐槽,“学校宣传‘90%进Top50’,结果普通学生去的都是合作院校,水分大得很。”
三、师资和教学细节
5. 外教比例多少?流动性大不大?
某家长反馈,孩子三年换了4个班主任,全是合同到期的外教。稳定的师资比“高大上”的国籍更重要。
6. 分层教学怎么操作?
英语、数学等核心科目是否按水平分班?别让孩子在“夹生班”里硬撑。家长周叔说,分层后孩子数学跟得上,自信心都提上来了。
四、日常管理别忽视
7. 电子设备管不管?
有些学校表面上禁手机,实际睁只眼闭只眼。家长李姐说,“我儿子班上有人上课刷短视频,老师根本不管,全靠自觉。”
8. 家校沟通渠道畅通吗?
多久开一次家长会?平时有问题找谁?家长赵哥的经历,“班主任一个月才回一次邮件,急事只能托其他家长带话。”
五、实地考察看细节
9. 图书馆的书有人看吗?
别光看装修,直接翻书架。如果全是崭新未拆封的“面子书”,说明学术氛围可能一般。
10. 食堂饭菜孩子爱吃吗?
随机问几个学生,比参观厨房更真实。家长小吴说,“我闺女学校顿顿炸鸡薯条,吃半年胖了十斤。”
六、长远考虑
11. 如果跟不上,学校有补救措施吗?
补课是否收费?家长老冯掏过冤枉钱,“周末补习一小时500,说是自愿,其实不补就等着留级。”
12. 转学或退学的政策是什么?
签合同前一定看清违约金条款。有家长爆料,“提前退学要扣30%学费,根本不合理!”
七、家长经验实录
“别只看升学榜,多问普通学生去向。”
家长林妈说,学校每年晒的都是头部学生,普通孩子其实去了排名200开外的大学。
“课外活动不是越多越好,要挑质量。”
家长汪叔选了机器人社团强的学校,结果发现设备老旧,指导老师还是兼职的。
“离家近太重要了!”
家长周姐当初图名气选了跨区学校,结果每天6点起床赶校车,孩子上课直打瞌睡。
说一千,道一万三问
15. 学校如何处理学生矛盾?
霸凌、作弊等问题的处理流程是否透明?家长黄姐说,“孩子被欺负,学校居然说‘只是玩闹’。”
16. 有没有家长委员会?
家委会能不能真正参与学校管理?还是只是个“摆设群”?
17. 你后悔选这所学校吗?
直接问在校生家长,他们的真实感受比任何宣传都有说服力。
选校就像相亲,光看条件不行,还得处着舒服。提前把这17个问题捋明白了,心里才有底。说一千,道一万附上一位家长的神个人觉得,“没有完美的学校,只有适合不适合。咱得知道自己最不能忍什么,其他的,该妥协就妥协。”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