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朋友在家长群里吐槽,"原以为国际学校就是环境好点,没想到斯坦福美国国际学校一年学费顶我半年工资!"这句话瞬间炸出几十位家长的讨论。作为实地探访过新加坡多家国际学校的“上岸人”,今天就跟大家唠唠这所备受关注的学校到底值不值得选。

第一看学费账单要细算。幼儿园阶段每年约18万,小学涨到22万,到了初高中直奔25万往上。这还不包含校车(每月1500-3000元)、课外活动(单科辅导每小时400+)、夏令营(2周1.5万起)这些隐性开支。李女士家两个孩子在校,她掰着手指算,"光买校服就花了8000,冬季制服、运动服、表演服要配齐7套。"

第二看课程设置有门道。虽然挂着IB课程体系的名头,但低年级其实采用美国Common Core标准,到11年级才开始IBDP课程。王先生家儿子插班转学过来就遇到过衔接问题,"孩子在原来学校学的是英式课程,转来后数学进度突然加快,暑假还得额外补课。"

第三看语言环境别踩坑。学校号称英文授课,但幼儿园阶段每天只有2小时纯英文教学。家长陈姐透露,"我家娃班上三分之一是中国孩子,孩子们私下都说中文,想完全沉浸式学英语还得靠课后补习。"

第四看课外活动要量力。马术、高尔夫这些"贵族运动"看似高大上,实际参与率不到15%。真正受欢迎的是机器人社团和戏剧社,不过器材费、服装费都得自掏腰包。去年机器人队参加国际比赛,家长平摊了5万多参赛费用。

第五看升学数据要清醒。学校官网公布的毕业生去向包括牛津、剑桥等名校,但细看录取专业,超过60%是文科和艺术类。理科尖子生张同学妈妈坦言,"想冲藤校还得在外面找竞赛辅导,学校提供的资源主要针对中等水平学生。"

话说回来,学校也有真香的地方。400米环形跑道、恒温泳池、黑箱剧场这些硬件确实碾压普通学校。最让家长心动的是弹性课表——允许每周三下午自主安排学习项目,这对需要兼顾课外竞赛的孩子特别友好。

选择国际学校从来不是"贵就是好"的单选题。建议家长们带着孩子参加校园开放日时,重点观察三点,外教流动率(可查看教师介绍册的任职年限)、图书馆藏书更新频率(特别是STEM类书籍)、高年级学生课间交流语言(真实语言环境比宣传更重要)。

新加坡国际学校入学考试准备攻略

新加坡国际学校入学考试准备攻略

1. 先摸清学校“口味”

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各有特色,比如UWC(世界联合书院)注重综合素质,德威偏爱学术扎实的孩子。第一步别急着埋头学,先去官网查清楚目标学校的考试要求。有的学校考英文、数学加面试,有的还会加科学或逻辑测试。举个例子,美国体系的学校(如SAS)可能更看重英文写作能力,而英式学校(如Dulwich)数学题难度偏高。

小技巧,找近两年的真题或模拟题,熟悉题型。比如数学常考应用题,别死磕计算,多练图表分析和解题思路。

2. 英文准备,别光背单词

国际学校入学考试,英文是“硬门槛”。但这里有个误区——很多家长让孩子狂背高级词汇,结果面试一开口就露怯。其实,考试重点在实际应用能力。比如,

阅读理解,文章题材多样,从科幻小说到社会新闻都可能出现,平时多读英文杂志(如Time for Kids)、网站文章。

写作,常考议论文或故事续写。别追求复杂句式,先确保逻辑清晰,观点明确。比如题目“是否应该禁止学生带手机上学”,得分关键是论据是否具体(如“影响课堂专注度”比“对学习不好”更有说服力)。

面试,考官喜欢问开放式问题,比如“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为什么?”重点考察表达流畅度和思考深度。建议每天和孩子用英文聊10分钟日常话题,培养自然交流的习惯。

3. 数学,刷题不如搞懂规则

新加坡数学本身以“难”出名,但国际学校的考题不会照搬本地体系,更侧重逻辑思维。比如低年级常考数形结合(用图形理解分数),高年级会涉及基础代数。备考时注意,

熟悉术语,确保孩子能看懂英文题目中的数学词汇,比如“product”是乘积,“quotient”是商。

错题复盘,整理常见错误类型(如单位换算错误、题意理解偏差),针对性练习。

限时训练,考试时间紧张,平时练习掐表做题,避免考场手忙脚乱。

4. 面试,自信比标准答案更重要

面试环节,考官想看的不是“完美小孩”,而是真实性格和应变能力。常见问题包括,

“你为什么想来我们学校?”(答具体点,比如“我喜欢学校的戏剧社团,上次开放日我看了学生表演”)

“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讲真实故事,比如“和同学组队比赛输了一次,但我们重新分工后进步了”)

家长可以和孩子模拟面试,用手机录下来回看,调整眼神、手势这些小细节。

5. 材料准备,细节决定成败

除了考试成绩,申请材料也要提前备齐,

成绩单,两年的学校成绩,如果有竞赛奖项(如AMC、袋鼠数学)单独列出。

推荐信,找班主任或课外活动导师写,突出孩子的特长(如领导力、团队合作)。

申请时间,热门学校(如东陵信托)通常提前一年截止报名,盯紧官网开放时间。

6. 心态调整,家长比孩子更需要淡定

说一千,道一万唠叨一句,别把焦虑传给孩子。见过有家长考前一个月停掉所有课外活动,结果孩子压力大到失眠。适当保持运动、娱乐,状态好才能超常发挥。如果第一次没考上,很多学校允许半年后再申请,趁这段时间补短板,下次机会更大。

准备好了?那就行动起来,从今天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