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中关村片区分布着13所国际学校,涵盖从小学到高中全学段。很多家长私信问我,"中关村的国际学校到底该怎么选?哪些学校性价比高?"今天咱们就唠点大实话。
先说国际小学,这里有个误区要提醒,不是所有国际小学都教IB课程。像中科启元国际部主打双语融合课程,适合想保留国内基础教育的家庭;而清华附中国际部则采用纯美式课程,更适合未来确定出国方向的孩子。建议实地考察时重点关注三点,外教稳定性、课后活动丰富度、家长接送动线是否合理。
国际初中阶段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学籍问题。海淀区有4所国际初中可保留双学籍,比如人大附中西山分校。但要注意,这类学校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去年入学考试中85%的题目都是奥数拓展题。如果孩子数学底子弱,可以考虑北大附中国际部这类偏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学校。
国际高中这块,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升学率。从2023年数据看,中关村地区美国方向录取TOP30大学的比例达37%,英国G5录取率22%。但别被亮眼数据迷惑,重点要看目标校的课程体系是否匹配,AP课程适合北美方向,A-Level更适合英联邦国家,IB则是全球通吃但难度最大。
我强调一点三点别上当门道,
1. 警惕"直升承诺",部分学校的小学部并不能保证直升初中部
2. 关注餐饮质量,有家长反馈某校配餐公司半年换了3次
3. 外教流动率超过30%的学校要慎重考虑
说一千,道一万说说费用问题。中关村国际学校年收费集中在18-28万区间,但隐性支出要注意,游学项目、竞赛培训、夏校申请这些附加费用,三年下来可能要多准备15-20万预算。建议选择学校时要求出具完整的费用清单,把实验室使用费、教材版权费这些细节问清楚。
中关村国际学校入学考试常见问题汇总
一、考试主要考哪些内容?
中关村国际学校的入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笔试,英语、数学是必考科目,部分年级可能加试科学或逻辑题。
英语,重点考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题型类似雅思或托福,但难度会根据年级调整。比如初中部可能考短文续写,高中部侧重议论文。
数学,题目以英文出题,内容对标国内同年级课程,但更注重应用能力,比如用数学原理解释生活现象。
面试,分学生面试和家长面谈。
学生部分主要聊兴趣爱好、未来规划,偶尔会问对某个社会现象的看法(高中);
家长面谈侧重教育理念是否与学校契合,比如是否支持孩子参加课外活动。
二、英语不好能不能通过考试?
英语确实是硬门槛,尤其是高年级申请。但低龄段(小学)更看重综合潜力,比如表达能力或思维活跃度。如果孩子英语基础弱,可以注意两点,
1. 突击强化阅读和听力,每天坚持读英文绘本或看动画片,积累词汇;
2. 模拟面试场景,提前准备自我介绍,练习用简单句子回答常见问题,比如“为什么想来我们学校?”
三、需要提前准备哪些材料?
除了成绩单和推荐信,这几样材料最容易漏,
成长记录,比如获奖证书、活动照片,尤其是体现领导力或特长的内容;
家庭户口本/护照复印件,外籍家庭需注意签证有效期;
疫苗接种证明,部分学校要求提供中英文对照版本。
四、考试时间怎么安排?
中关村国际学校通常每年有2-3次考试机会,集中在11月到次年3月。建议提前半年关注官网通知,避免错过报名。如果第一次没通过,可以申请补考,但间隔至少3个月。
五、录取率到底高不高?
这个问题得看年级和学位情况。比如一年级和七年级(初中起点)竞争最激烈,平均录取率约30%;插班生名额少,但报考人数也相对少。有个小窍门,尽量避开高峰期,选择春季插班考试,成功率可能更高。
六、没考过会影响下次申请吗?
完全不影响!学校明确表示每次考试独立审核,甚至鼓励学生多次尝试。如果这次发挥不好,可以针对薄弱项加强练习,下次再战。
七、家长面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面谈不是考试,但态度和理念很重要。
可以聊的,
家庭如何支持孩子学习(比如周末一起做科学实验);
对孩子性格的评价(具体例子比“聪明”更打动人)。
最好避开的,
直接提“能不能包升学结果”;
对比其他学校(比如“某某学校录取了但我们没去”)。
八、有没有“加分项”?
除了成绩,学校特别看重这两点,
1. 特长是否突出,比如钢琴八级、机器人竞赛获奖,能体现长期坚持的能力;
2. 社会参与度,志愿者活动、社团经历,甚至自主发起的小项目(如义卖)。
九、考试结果多久能知道?
通常1-2周内邮件通知,如果超过3周没消息,可以直接打电话给招生办询问。录取后需在7天内确认学位,逾期可能顺延给候补名单。
十、备考误区提醒
对了唠叨几个常见“坑”,
盲目刷题,国际学校考题灵活,死记硬背不如多练思维拓展;
忽视家庭准备,家长对学校的了解程度也会影响面谈效果,建议提前参加开放日;
临时改教育路径,比如从公立突然转国际,孩子适应期可能较长,最好提前半年过渡。
以上就是关于中关村国际学校入学考试的实用信息。如果还有其他具体问题,欢迎留言讨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