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淀区最早开设IB课程的公立国际部,北京市十一学校国际部每年都会吸引上千组家庭咨询。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这所"明星国际高中"的真实情况,给正在择校的家长提供些接地气的参考。

一、课程体系比想象中复杂

十一国际部同时开设IB、AP、A-Level三大课程,这在北京公立国际部里是独一份。但要注意的是,学生不能自由"混搭"课程体系。IB班学生必须完成全套IB课程要求,AP班则以美本方向为主。去年有个家长想让孩子同时修IB生物和AP微积分,结果被教学主任直接劝退。

二、硬件设施确实能打

学校新投入使用的"创客中心"让很多家长眼前一亮,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这些设备都是标配。最受欢迎的是顶楼的露天植物园,学生午休时能直接上去观察自己培育的生态项目。不过实验室预约是个技术活,热门时段需要提前两周在系统抢位。

三、升学指导有门道

学校官方的升学办公室主要负责基础材料审核,真正厉害的藏在各科老师手里。比如经济组老师会带着学生做华尔街投行实习项目,生物组有中科院实验室资源。去年有个学生跟着老师做的癌症细胞研究,直接拿到约翰霍普金斯夏校offer。

四、家长容易踩的三大坑

1. 盲目追求IB课程,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IB的高强度论文写作,有个学生中途转AP班后GPA反而涨了0.5

2. 忽视体育学分,游泳是必修课,不少学霸栽在50米蛙泳达标上

3. 低估艺术选修,戏剧课期末要公演完整剧目,比做实验还耗时间

五、真实费用清单

除了每年10万的学费,家长还要准备,

• 标化考试培训费(平均3-5万/年)

• 学术竞赛报名费(AMC/USACO等约2万)

• 实验室耗材押金(每学期2000起)

• 海外研学项目(可选,3-8万/次)

十一学校国际部和人大附ICC,到底哪个更适合普娃?

十一学校国际部和人大附ICC,到底哪个更适合普娃?

一、课程体系,选“灵活”还是“扎实”?

十一国际部主打AP课程,但近几年也引入了A-Level和IB项目,课程选择自由度较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组合选课,比如理科弱的孩子可以多选文科类AP,避开数理化“硬刚”。学校允许中途调整课程难度,对偏科或学习节奏慢的孩子比较友好。

人大附ICC则以A-Level和IB课程为主,整体学术要求更系统化。尤其是IB课程,注重文理均衡,适合基础扎实、能同时应付多学科任务的学生。如果孩子有明显偏科(比如文科强但理科完全跟不上),在ICC可能会比较吃力。

普娃建议,如果孩子有明显偏科或适应能力较弱,十一的灵活选课机制更“兜底”;如果孩子各科较平均且抗压能力强,ICC的体系更能锻炼学术深度。

二、管理模式,宽松vs严格

十一国际部的管理风格相对“放养”。学生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社团活动、科研项目等资源丰富,但对自律性要求高。老师不会盯着作业和出勤,适合有主见、能独立规划进度的孩子。

人大附ICC则更接近传统公立校的“半军事化”管理,比如固定晚自习、定期学业检测、作业提交严格。老师对学生的督促更直接,适合需要外部约束才能保持学习状态的孩子。

普娃注意点,如果孩子容易分心、拖延症严重,ICC的严格管理能避免“掉队”;如果孩子抵触被管束,十一的自由环境反而可能激发主动性。

三、校内竞争压力,谁更“卷”?

两校的生源整体水平都很高,但“卷”的方向不同。

十一国际部的“卷”体现在个性化发展上。学生不仅要拼GPA,还要花大量时间做科研、打竞赛、搞活动。校内资源多,但需要自己主动争取,普娃容易在“全面发展”中迷失方向。

人大附ICC的“卷”更集中在学术成绩上。由于课程难度高、进度快,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啃课本、刷题。考试排名压力大,但目标明确(保GPA、冲高分),适合能咬牙坚持的孩子。

真实案例,去年一位家长反馈,自家孩子在ICC高一因物理成绩差几乎崩溃,但靠老师额外补课和密集练习,最终成绩达标;而在十一的朋友孩子,虽然学术压力小,却因为同时兼顾模联、机器人比赛和AP考试,一度焦虑到失眠。

四、升学结果,差别不大,但路径不同

从近年录取数据看,两校的英美名校录取率不相上下,但十一国际部在美国Top 30大学的offer数量略多,而人大附ICC对英国G5大学更有优势

这背后和课程设置有关,AP和IB更受美国大学认可,而A-Level是英国方向的“标配”。如果家庭目标留学美国,十一的课程、活动资源更匹配;如果主申英国,ICC的A-Level体系更稳妥。

五、隐形原因,家长得量力而行

经济成本,两校学费相当(约12万/年),但十一的国际项目对校外资源依赖更高(比如科研、夏校),隐性支出可能更多。

通勤时间,十一位于海淀玉泉路,ICC在人大附本校区内,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否则孩子每天往返疲惫,影响学习状态。

家长参与度,十一经常需要家长配合协调课外活动、项目资源;ICC则以校内教学为主,家长干预较少。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大实话,没有“完美适合普娃”的学校,只有“尽量少踩坑”的选择。如果孩子学习主动性一般,优先选管理严格的;如果孩子厌学情绪重,不如选氛围宽松的——毕竟国际赛道拼的是长线,能坚持读完三年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