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国际教育圈里,爱莎国际学校就像自带流量的"明星选手",但网上的信息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今天我们就来掰开揉碎了说,特别是普通家庭最关心的学费问题,我特意跟三位在读家长聊了整宿,把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的真实情况摸了个透。
先说最实在的学费。幼儿园阶段分双语班和国际班,双语班一年18万,国际班要25万起步。小学部走IB课程体系,一年费用28万,这个价格比珠江新城某些老牌国际学校还低5万左右。初中开始有科学实验室专项费,每年额外2万,高中阶段艺术生要多准备15万作品集辅导费。有个天河区的家长跟我说,"我们两口子都是外企中层,供个国际初中生刚好,要是二胎就真供不起了。"
课程设置确实有特色,小学部每周三下午的"世界厨房"课程,孩子们学着做各国料理,我参观时看见二年级学生有模有样地包寿司。但要注意的是,初中开始必须选第二外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二选一,这对零基础的孩子是个挑战。荔湾区的陈妈妈说,"我家娃选了西语,现在每周要多上两节网课补基础,这笔额外开支当初没算进去。"
入学考试比想象中严格,幼儿园大班要考简单的英文对话,小学部要求能用英语完成加减法应用题。有个番禺的家长分享经验,"我们提前半年请了菲律宾外教陪玩式教学,每天1小时游戏英语,孩子适应得特别快。"高中部的入学考试增加科学实验操作环节,去年有个考生因为不会用显微镜调焦被刷下来了。
在读家长最推荐的是学校的户外教育基地,从三年级开始每年有2次野外生存训练。越秀区的张爸爸说,"去年孩子去了清远溶洞探险,回来自己会搭帐篷了,这钱花得值。"但也有家长吐槽课外活动太多,黄埔区的李女士说,"周三半天活动日,周五又是社团日,想补课都没时间。"
要说最实在的建议,普通家庭可以考虑从初中开始入读,这时候孩子英语基础打好了,又能享受到最核心的IB课程资源。如果预算有限,先读双语幼儿园过渡,等小学三年级再转国际班,这样能省下近40万学费。记住每年3月是开放日,一定要带孩子去体验真实的课堂。
爱莎国际学校入学考试准备攻略,这些技能要提前半年练
1. 英语能力得扎实,但别只盯着单词量
英语确实是国际学校的敲门砖,但爱莎的考试对英语的要求不仅是“能说会写”,更看重实际运用能力。比如,
听力反应速度,考试中常出现课堂场景对话,比如老师提问后学生快速回应。平时可以让孩子多看英文动画片(比如《Bluey》),模仿角色说话的节奏,练习“边听边反应”。
口语表达逻辑,很多孩子能聊天,但一被问到“描述一次难忘的经历”就卡壳。建议每周选一个话题(比如周末活动、喜欢的书),用“总—分—总”结构练习,先讲观点,再说细节,对了个人觉得。
阅读别抠语法,国际学校的阅读题偏向理解主旨和作者态度,而不是死扣时态。平时多读短篇故事或杂志(推荐《High Five》),读完让孩子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到底在说什么”。
2. 学科基础别落下,尤其是数学和科学
国际学校入学考的不是“超纲知识”,而是用英文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举个例子,
数学题可能长这样,
“A shop sells apples in packs of 6 and oranges in packs of 4. If Lucy wants to buy exactly 30 fruits with equal numbers of apples and oranges, how many packs of each should she buy?”
这种题考的不是计算,而是用英文理解题意、建立等式。平时可以带孩子逛超市时,用英文玩“购物计算游戏”(比如“买3盒牛奶和2袋面包,一共多少钱?”)。
科学重在观察和描述,考试可能让孩子看一张植物生长图,解释不同阶段的特征。建议在家种点豆芽或小番茄,每周用英文记录变化,比如“The roots grew longer and the stem turned green.”
3. 面试准备要“真实”,别背模板
爱莎的面试官最怕听到“标准答案”。比如问“你喜欢什么课外活动”,如果孩子背一句“I like reading books to gain knowledge”,不如说“I enjoy building LEGO castles because I can create my own stories”(哪怕语法不完美)。
家庭模拟这样做,家长和孩子轮流当面试官,问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
“If you could invent a new school rule, what would it be?”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saw someone crying in the playground?”
肢体语言很重要,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点头,回答时手别一直揪衣角。可以看TED-Ed青少年演讲,观察他们怎么自然地用手势辅助表达。
4. 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比刷题有用
国际学校看重孩子是否能适应自主学习的节奏。比如,
每天20分钟“自由探索”,让孩子自己选一个主题(比如恐龙、太空),用英文查资料、做一张手抄报。重点不是内容多专业,而是培养“自己找答案”的习惯。
错题本用起来,把练习中出错的题目用便签纸贴在墙上,每周选一天“错题日”,让孩子当小老师讲解解题思路。
5. 别忽视“软实力”,时间管理和抗压能力
考试当天,很多孩子不是因为不会做题,而是被节奏打乱。比如,
模拟考试环境,在家用计时器做练习题,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中途不能喝水、上厕所。
学会跳过难题,如果一道数学题卡了5分钟还没头绪,先做后面的题,对了再回来想。平时练习时就养成“先易后难”的习惯。
对了的小提醒
考前一个月一定要模拟真实考试流程!找一套往年真题(官网或家长群常有分享),严格按时间做完,然后分析哪里耗时最多。比如有的孩子阅读理解慢,可能是因为边读边查字典,这时候就要练“根据上下文猜词义”。
如果孩子现在英语水平中等,建议重点抓听力和口语——这两项短期内提升最难,但又是国际学校日常最常用的。学科知识只要跟上校内进度,再用英文强化专业词汇(比如数学的multiply、fraction)就够了。
家长也别太焦虑,放学路上和孩子用英文聊聊学校趣事,周末一起看部英文动画电影,不知不觉中积累的能力,比逼着孩子刷题更管用!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