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私信问我,"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到底值不值得选?"作为实地探访过5所国际学校的老家长,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大家关心的学费、课程、升学这些"干货"一次性讲清楚。
先说说最实际的学费问题。海嘉从小学到高中实行阶梯收费,国际小学部每年18-20万,初中部22-24万,到了国际高中阶段,根据不同课程方向会在25-28万浮动。这个价位在北京国际学校中属于中上游,但比某些纯外籍子女学校便宜10万左右。特别要注意的是,学校会额外收取教材费、校车费(8000-12000元/年)和课外活动费,建议家长做预算时多预留3-5万。
课程设置方面,海嘉采用"中西合璧"的模式。小学部主打IB PYP融合人教版语文数学,这个配置既能保证孩子打下扎实的母语基础,又接轨国际教育理念。初中开始分英语强化班和学术班,到了国际高中阶段,学生可以在IBDP和美高+AP课程中自主选择。去年毕业生中有32%拿到全球前50大学offer,其中理工科方向的学生申请美国院校优势明显。
实地探校时我发现三个亮点,一是图书馆藏书量达到8万册,中英文比例4:6;二是每个年级标配外教班主任+中方助教的双师配置;三是食堂采用自助餐形式,专门设有过敏学生专用窗口。不过运动场地相对市区其他国际学校稍小,建议体育特长生家长要重点考察设施条件。
很多家长纠结选海嘉还是顺义其他国际学校,我的建议是,如果孩子未来打算英美双申,或者需要强化中文基础,海嘉的课程适配度更高。但如果是明确要走艺术方向,可能需要考虑专业资源更集中的学校。
说一千,道一万给个实用建议,每年3-4月是学校开放日高峰,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体验课,重点关注外教课堂的互动方式和作业反馈机制。有家长反映低年级外教流动率稍高,这点可以现场咨询在校生家长获取真实反馈。
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入学条件及师资力量详解
一、入学条件,流程透明,细节要注意
海嘉的入学流程不算复杂,但有几个关键点得提前准备。
1. 年龄和年级对应
学校对入学年龄卡得比较严。比如一年级要求孩子当年8月31日前满6周岁,插班生也需要按实际年龄匹配年级。如果孩子之前在其他国际学校就读,需要提供转学证明和成绩单。
2. 入学测评
测评主要看孩子的适应能力,幼儿园阶段以游戏互动为主,老师会观察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社交习惯;小学部会安排简单的英文听说和逻辑思维测试。这里有个小提醒,不用专门报培训班突击,学校更看重孩子的真实状态。
3. 家长面谈
这一步很多家长会紧张,其实主要是沟通教育理念。学校希望家长能配合家校共育,比如定期参加家长会、支持课外活动等。有个家长分享经验,“当时老师问了我平时怎么陪孩子阅读,感觉更看重家庭氛围。”
4. 材料准备清单
户口本/护照复印件
疫苗接种记录
原学校成绩单(插班生)
1寸照片2张
建议提前三个月咨询招生办,每年学位紧张,尤其是热门年级。
二、师资力量,中外教搭配有门道
海嘉的老师队伍挺有特点,咱们从三个角度说,
1. 外教不只是“外国人”
学校的外籍教师全部持证上岗,比如英国的PGCE证书、美国的州教师资格证。有个教科学的英国老师,之前在曼彻斯特的公立小学带了8年班,特别擅长用实验课调动兴趣。外教流动性比公立学校大些,但核心学科的老师平均在校时间超过4年。
2. 中教团队的“双语基因”
中文老师不光是教语文,很多是双语学科教师。比如数学教研组长王老师,北师大毕业,又在澳大利亚进修过IB课程,上课能用中英文切换着讲知识点。家长反馈说,“孩子遇到难题不怕了,中文英文都能找老师问明白。”
3. 师生比和课后支持
小学部每班不超过22人,主科老师每周固定有课后答疑时间。中学部还配备升学指导老师,从8年级开始介入规划。去年有个学生想申请艺术方向,老师特意帮他联系了央美的教授做作品集指导。
三、家长关心的几个实际问题
1. 英语跟不上怎么办?
学校有分层教学,刚入学的孩子如果英语薄弱,会安排ESL课程(英语强化班),每天多加一节小组辅导。
2. 课外活动占多少时间?
每周三下午是固定的社团日,机器人、戏剧、橄榄球这些项目都能选。中学阶段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与一项学术竞赛和一项公益活动。
3. 伙食和校车
菜单每月公示,中西餐比例大概3:7,对过敏体质孩子有单独配餐。校车覆盖主要城区,最远到五环外某些大型社区。
如果打算报名,建议先去参加校园开放日。去年有个家长说,“亲眼看到外教带着孩子们在操场用英语做植物观察课,比听宣传册管用多了。” 学校官网能预约参观,也可以直接打电话问问招生动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