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三角地区最早开设K12一贯制国际教育的学校之一,常熟国际学校每年都吸引着上千个家庭的关注。走访了该校开放日,跟30多位在校家长聊过后,我整理出这份接地气的择校诀窍。
一、课程体系比想象中多元
常熟国际小学部采用IB-PYP框架,但特别增加了书法、昆曲等本土文化课程。初中阶段开始分轨教学,既有面向国内中考的融合课程,也有纯英文的剑桥国际路径。高中部最受欢迎的是A-Level课程,去年毕业生中有72%进入QS前100大学。
二、学费构成要算清
幼儿园阶段每年8.6万(含餐费),小学部12.8万,初高中14.2万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 校车按距离收费(3000-8000元/学期)
2. 海外研学项目单独收费(3-8万/次)
3. 国际考试报名费另计
三、家长圈的真实评价
采访中发现三个高频关键词:
1. "外教稳定性":主科外教平均在职4.2年
2. "食堂管理":实行家长轮值监督制
3. "升学指导":从八年级开始职业规划课
四、六个择校避坑建议
1. 实地观察课间活动:注意学生的自主管理状态
2. 查看教师学历公示:重点关注理科教师资质
3. 核对课外活动清单:是否有持续性的特长培养
4. 测试家校沟通系统:消息反馈是否及时
5. 了解暑校安排:是否提供免费补习
6. 考察毕业生去向:注意专业分布是否多元
我强调一点:2025年将启用新校区,建议实地考察时重点关注实验室设备和运动场馆建设进度。有家长反映,现有校区的STEAM教室设备更新频率是每18个月一次。
常熟国际学校VS苏州外国语学校伙食对比测评
常熟国际学校:中西合璧的“星级体验”
常熟国际学校的食堂主打“国际化”风格,一眼望去,用餐区干净明亮,取餐窗口分中餐、西餐和特色小吃三个板块。据在校学生反馈,这里的菜品更新频率高,每周至少推出2-3道新菜,比如泰式咖喱鸡、意式肉酱面这类“网红菜”经常出现。
食材来源:学校食堂公示的供应商名单显示,蔬菜和肉类均为本地大型农企直供,鸡蛋和牛奶标注了“非转基因”和“有机认证”。早餐的包子、豆浆都是食堂现做,很少见到预包装食品。
口碑亮点:家长群里提到最多的就是“分量足”。初中部的学生说:“鸡腿每次给俩,米饭随便加,男生绝对管饱。”另外,每周三固定有“水果日”,提供当季新鲜水果拼盘,比如夏天的荔枝、冬天的草莓,这点挺拉好感。
小吐槽:部分学生觉得西餐区的菜品偶尔“翻车”,比如披萨饼底偏硬,薯条炸得不够脆。不过食堂经理回应说会定期收集学生意见调整菜单。
苏州外国语学校:接地气的“家乡味”
如果说常熟国际走的是精致路线,苏州外国语学校的食堂则更像“家里厨房”,主打苏帮菜和江浙风味。红烧肉、清蒸鲈鱼、腌笃鲜这些传统菜是常驻嘉宾,窗口阿姨打菜不手抖,汤汁都能多给一勺。
食材来源:学校后勤部老师透露,蔬菜大部分来自苏州本地农场,肉类由市教育局指定品牌供应。食堂每天会在门口小黑板公示当日食材检测报告,家长可以随时查看。
口碑亮点:最受好评的是“小吃窗口”。葱油拌面、小笼包、酒酿圆子这些点心全天供应,晚自习下课也能买到。高三学生说:“冲刺阶段全靠食堂的夜宵续命,比泡面健康多了!”
小吐槽:有家长反映,食堂口味偏甜,北方转学来的孩子可能吃不惯。另外,午餐高峰期排队时间长,初中部和高中部错峰吃饭后有所改善。
实地对比:细节见真章
为了更直观对比,笔者特意蹲点了两所学校的午餐时段:
常熟国际学校:午餐标配为一荤两素一汤+酸奶/水果,人均餐标约25元。特色是“自选沙拉台”,学生可以DIY搭配,适合健身或控制体重的孩子。
苏州外国语学校:午餐为一荤一素一汤+米饭,人均餐标18元左右。亮点是“加餐窗口”,比如红烧大排、酱鸭腿单点只要5元,经济实惠。
卫生方面,两所学校均实现了“明厨亮灶”,后厨监控直接连到教育局系统。不过常熟国际的餐具是统一高温消毒,苏州外国语则改用一次性环保餐盒(费用包含在餐费里)。
家长怎么选?
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常熟国际的选择更丰富,适合对食材要求高、口味偏多元的家庭;而苏州外国语性价比突出,传统菜式居多,适合希望孩子吃得更“本土化”的家长。
如果孩子挑食严重,常熟国际的沙拉和小吃更能“救急”;要是娃饭量大,苏州外国语免费加米饭和汤水的设定绝对加分。
说一千,道一万提一嘴,两所学校都支持家长预约参观食堂,建议报名前亲自去试吃一次。毕竟“眼见为实”,孩子吃得开心,家长才能更放心!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