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遂宁家长圈里有件怪事:每到升学季,总能看到家长群里疯狂转发东辰荣兴的校园开放日通知。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所十二年一贯制国际学校到底有啥特别之处?

先说最实在的——课程设置。小学部每天下午3点后,孩子们不是在学奥数背单词,而是在机器人教室拼装编程,在陶艺工坊捏泥巴,在绿茵场上踢英超青训课程。初中部的双语实验班,数学课用新加坡教材,科学课按澳洲标准做实验报告,英语课每周固定和外教视频连线。到了高中阶段更硬核,AP课程和A-Level双轨并行,去年毕业生里有个娃同时拿了墨尔本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的offer。

再说家长最关心的升学数据。2023届56个毕业生中,32人拿到QS前100大学录取,其中8个拿了奖学金。特别要提的是他们的日语特色班,连续三年保持100%的留学生签证通过率,去年还有个女生考进早稻田大学文学部。

校园环境这块,新校区确实舍得砸钱。光是实验室就分了三个等级:基础实验室对标国内重点中学标准,创新实验室配备3D打印机和激光雕刻机,最夸张的是那个AI实验室,中学生都在玩人脸识别和自动驾驶模型。食堂更夸张,每周三的"世界美食日"能让挑食的孩子光盘,韩国拌饭、意大利面、泰式咖喱轮着来。

不过要提醒家长的是,国际教育不等于轻松教育。他们那个"双导师制"挺严格,每个学生既有学科导师又有生活导师,周末都要交周个人觉得报告。去年有个家长在论坛吐槽,说孩子为了准备国际数学竞赛,连续三周每天做题到晚上十点。

要说最让我佩服的,还是他们的教师培训体系。所有老师每年必须参加至少40小时的国际课程培训,去年暑假还把整个英语组拉到英国做了两周沉浸式教研。有个教物理的老师跟我聊,说现在备课都得准备中英两套教案,虽然累但确实能感受到专业成长。

遂宁东辰荣兴国际学校学费贵吗?普通家庭读得起吗?

遂宁东辰荣兴国际学校学费贵吗?普通家庭读得起吗?

提到遂宁东辰荣兴国际学校,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国际学校学费肯定不便宜”。这话没错,但具体贵到什么程度?咱们拿实际数据说话。根据学校公开的信息,小学部学费每年大约在2.5万到3.5万元,初中部稍高一些,约3.5万到4.5万元,高中部则根据课程类型不同有所差异,普通高中班接近初中标准,国际课程班可能达到5万到8万元一年。

除了学费,还要考虑住宿费(约3000-5000元/年)、校服费、教材费以及课外活动等杂费。整体算下来,普通班学生一年的总花费大概在4万到6万元,国际班可能更高。

二、和本地其他学校比,算贵吗?

遂宁本地的公立学校学费普遍较低,小学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每学期仅需缴纳几百元杂费。私立学校如遂宁南山国际、安居育才等,学费普遍在1.5万到3万元/年。相比之下,东辰荣兴国际学校的学费确实处于中上水平。

不过,贵也有贵的道理。学校主打小班教学(每班30人左右)、外教资源、国际课程体系(如AP、A-Level)以及很多的社团活动,硬件设施也比多数本地学校更先进。如果家长看重这些差异化优势,可能会觉得“钱花得值”。

三、普通家庭能承担吗?关键看两点

1. 家庭年收入与开支比例

假设一个遂宁普通双职工家庭,年收入在10万-15万元左右(参考遂宁平均工资水平),如果孩子读东辰荣兴国际学校普通班,学费加杂费约占家庭年收入的30%-40%。这个比例对多数家庭来说压力不小,但并非完全无法承受,尤其是如果家里没有房贷、车贷等其他大额支出,或者有老人支援的情况下。

2. 是否有“省钱攻略”

学校通常会提供奖学金(比如成绩优异者减免部分学费)、分期付款政策,或是针对多子女家庭打折。另外,走读生可以省下住宿费,家长接送也能降低交通成本。如果孩子成绩拔尖,还可以争取竞赛奖金或外部资助。

四、掏钱之前,先想清楚这些问题

孩子是否适合国际教育路线?

如果未来计划出国留学,东辰的国际课程衔接优势明显;但如果目标是国内中高考,本地重点公立学校或许性价比更高。

教育投入是一笔长期账

学费只是开始,后续游学、竞赛、兴趣班等开销可能更多。建议家长提前做好3-5年的财务规划,避免中途因经济压力转学,影响孩子学习稳定性。

量力而行,别盲目攀比

有些家长抱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心态硬扛高学费,反而可能导致家庭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甚至引发焦虑情绪。教育投资重要,但保持家庭经济健康同样关键。

五、本地家长的真实反馈

从家长群和论坛讨论来看,口碑呈现两极分化:

满意派 认为:“老师负责,孩子英语进步快,课外活动多,性格更开朗了。”

吐槽派 提到:“学费每年涨,杂费名目多,普通班和外教互动机会少。”

建议有意向的家长多参加学校开放日,和在校学生家长聊聊天,甚至“蹭”一两节体验课,感受是否适合自家孩子。

六、如果决定读,怎么减轻负担?

1. 提前攒钱:从孩子小学开始设立教育基金,每月定存1000-2000元。

2. 抓住奖学金:关注学校官网和公众号,及时申请成绩类、特长类奖学金。

3. 精打细算:校服可以买大一号多穿两年,课外书和同学拼单买二手。

4. 利用政策:部分区县对民办学校学生有补贴,记得咨询当地教育局。

说到底,读不读得起,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觉得一年5万培养孩子很划算,也有人认为公立学校加课外辅导更实在。关键还是看家庭经济底子、教育理念以及孩子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