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后台问我,"孩子读国际初中了,到底还要不要参加中考?"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藏着不少门道。作为在国际教育行业摸爬滚打了8年的老司机,我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各位唠唠。
先说个真实案例,张姐家的娃在朝阳区某国际初中读初二,去年学校突然通知要全员参加中考集训,把家长群直接炸开了锅。有的家长觉得国际学校就该专注英语,有的担心不参加中考影响升学,这事儿闹得可热闹了。
其实这事儿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看学校性质。北京上海的国际初中分三种,纯外籍子女学校、民办双语学校、公办国际部。前两类基本不要求中考,但像人大附ICC这类公办国际部,初三学生都得参加中考。
第二看升学规划。如果铁了心要出国读高中,中考确实没必要。但要是想保留国内升学通道,比如转回普通高中,或者报考需要中考成绩的国际高中,那还真得好好准备。
第三看最新政策。今年教育部新出的《关于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完成国家课程,这意味着所有初中生都要完成会考。不过要注意,会考和中考是两码事,具体执行还要看各地教育局文件。
这里我强调一点家长三点,
1. 每年3月前找学校确认中考政策
2. 保留好孩子的学籍信息
3. 初二暑假就要确定升学方向
现在很多国际初中搞"双轨制",白天上国际课程,晚上加中考辅导班。我有个学生家长算过账,光初三这年补课费就花了5万多,结果孩子两边都没学好。所以建议大家早做打算,千万别脚踩两只船。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大实话,选国际教育就像买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与其纠结要不要中考,不如先把孩子的英语能力和学习习惯培养好。毕竟无论是走国内路线还是国际路线,这些才是硬本事。
国际高中升学还要看中考成绩?这些学校有特殊要求
一、公立国际部,硬指标卡得严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公立学校国际部,基本都把中考成绩当“入场券”。比如北京某顶尖公立国际部,去年要求中考分数达到区排名前15%,同时还要通过全英文笔试面试。这类学校最大的特点是“两条腿走路”——学生既要完成国内高中课程,又要准备托福、SAT等海外考试。
家长要注意的是,这类学校往往提前批招生。比如深圳某公立国际部,每年4月就开放报名通道,6月中考前完成预录取。如果孩子中考发挥失常,哪怕之前通过了校考,也可能被刷下来。
二、私立国际学校,分情况看要求
民办国际学校情况复杂些,主要分三种类型,
1. 双学籍学校,例如上海某知名双语学校,学生需要参加中考注册国内学籍,这类学校通常要求中考分数达到普高线60%-70%。
2. 纯国际课程学校,像某些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完全采用IB或AP课程,这类学校多数不要求中考成绩,但会自主组织数学、英语笔试和团队协作面试。
3. 特殊合作项目,比如杭州某民办高中与加拿大教育局合办的OSSD项目,虽然不硬性要求中考分数,但会参考初三期末成绩,尤其是英语和数学单科。
有个别学校玩“灵活政策”,中考成绩达不到线?可以用雅思5.5或托福80分代替。去年苏州就有学校推出过这类替代方案,说白了就是更看重孩子的英语实际能力。
三、初三转学插班生要注意
如果孩子已经读完初三,想中途转入国际高中,情况又不一样。北京某IB学校老师透露,“插班生主要看转入前的成绩单和语言能力测试,特别是英语写作和逻辑思维。”这时候中考成绩更多是参考项而非决定项,但成绩太差可能会影响学校对学习态度的判断。
广州家长王女士分享过亲身经历,她家孩子中考520分,没达到某国际学校550分的门槛,说一千,道一万用AMC8数学竞赛二等奖和雅思6分破格录取。这说明学术竞赛证书和语言成绩有时候能“曲线救国”。
四、这些隐藏条件容易被忽略
除了分数,很多国际高中还有“软门槛”,
英语面试陷阱,上海某A-Level学校会让学生用英文讨论社会热点,比如“如何看待直播带货”,表面考口语,实际观察逻辑表达和知识面
家长面谈环节,成都某校明确要求父母至少一方能用英语沟通,确保家校配合度
特殊才艺加分,杭州有学校给体育特长生降30分录取,特别是马术、击剑等小众项目
最让人意外的是学籍问题。某河北家长曾踩过坑,孩子入读国际高中后,原初中没及时转出学籍,导致高中无法注册新学籍,差点影响毕业证获取。所以9年级在读家长,一定要在4月前确认学籍处理方式。
五、特殊情况处理方案
如果孩子中考确实发挥失常,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1. 延迟入学,部分学校允许次年春季插班,利用半年时间提升语言
2. 桥梁课程,像南京某校开设的Pre-IB课程,专门接收中考未达标的潜力生
3. 海外中学衔接,直接申请新加坡、澳大利亚的中学,用海外成绩反向申请国内国际高中(适合有移民规划的家庭)
学姐提醒大家,每个学校的具体要求都可能微调。比如疫情期间,上海部分国际学校临时取消笔试改为线上作品集评估。所以最靠谱的办法是,直接打目标学校的招生办电话,问清楚三个关键点——是否需要中考成绩、替代方案有哪些、截止日期什么时候。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