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群里看到好多人在问海亮国际学校,特别是家里有幼升小、小升初孩子的家长最关心三个问题,国际学校一年花十几万到底值不值?国际部和普通班有什么区别?孩子中途转学能不能插班?作为一个实地探访过校区、和在校家长聊过的教育从业者,今天说点大实话。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学费问题。海亮国际学校确实分不同学段收费,国际幼儿园一年8万左右,国际小学10万起步,到国际高中阶段基本要15万以上。这个价格在长三角地区算中等偏上,但要注意这还不包含校车、游学、竞赛培训等杂费。我采访过两位家长,张女士家孩子读国际初中,她算过每年实际支出比学费多出3-5万;而李先生家双胞胎在国际小学,发现乐器私教课比普通学校贵40%。

各学段教学特色也大有不同,

1. 国际小学主打双语沉浸,每天4节外教课,数学用新加坡教材

2. 国际初中开始分流,可选英式A-Level预备班或美式AP先修课

3. 国际高中最特殊的是"双轨制",既能参加高考也能申请留学

今年招生政策有三个重大变化要特别注意,

小学部新增家长面试环节

初中部要求提交三年成长档案

高中部首次设置艺术特长生通道

别忘了三类家庭谨慎选择,

① 预算低于20万/年的家庭(隐性支出多)

② 孩子有明显偏科倾向的(课程体系跨度大)

③ 打算中途转体制内学校的(课程衔接困难)

建议有意向的家长重点考察三点,周末是否强制补课、外教流动率、毕业生真实去向。上次我去参观时,在校学生悄悄告诉我,他们最满意的是食堂有5个档口,最不满意的是电子设备管控比普通学校严格得多。

海亮国际学校插班生政策详解,哪些年级最难进?

海亮国际学校插班生政策详解,哪些年级最难进?

一、插班生政策的基本门槛

海亮国际学校对插班生的要求,首先得满足两个硬性条件,一是学生户籍或学籍符合当地教育部门的规定;二是需要通过学校的入学评估。评估内容不复杂,主要是学科基础测试和简单的综合面试,主要看孩子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不过,不同年级的竞争激烈程度差别很大,有的年级可能随便申请就能进,有的年级却得提前一两年排队。

二、小学低年级,看似容易,实际暗藏竞争

很多家长以为,小学一二年级插班最容易,毕竟孩子年龄小,课程难度低。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反而是最难进的年级

原因很简单,海亮国际学校的小学部口碑好,很多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盯”着名额。本校幼儿园学生直升小学的名额有限,剩下的空缺早被提前预定的家庭占满。加上低年级班级人数控制严格,一个班不超过25人,真正能留给插班生的名额少之又少。

据家长反馈,想进小学一年级插班,至少得提前半年到一年提交申请,还要看当年是否有学生转出。如果孩子已经在普通小学读了一两年,想中途转进来,难度更大。

三、小升初衔接段,名额少,要求高

到了小学高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插班难度稍有下降,但依然不轻松。尤其是六年级下学期,学校通常会为初中部预留部分名额,这时候的插班生不仅要通过测试,还会重点考察英语和数学能力——毕竟初中课程衔接需要扎实的基础。

不过,六年级插班有个“隐形优势”,如果孩子能在这个阶段进入海亮,后续升本校初中部的概率会更高。所以不少家长宁愿让孩子在六年级挤破头转学,也要提前占个“坑位”。

四、初中升高中的关键期,卡得最严

如果说小学阶段拼的是耐心和提前规划,那么九年级(初三)绝对是插班最难啃的“硬骨头”。

海亮国际学校的初中部本身升学率亮眼,学生普遍会直接升入本校高中。到了初三,班级人数基本固定,除非有学生因特殊原因转学,否则几乎不会开放插班名额。就算偶尔有空缺,学校也更倾向于接收本校体系内直升的学生,外校生想插班,除非成绩特别拔尖,或者有突出的特长(比如竞赛获奖、艺术体育专长),否则希望渺茫。

五、高中阶段,国际课程班最抢手

高中部的插班情况分两种,普通高中班和国际课程班。

普通班的插班名额相对宽松,尤其是高一、高二年级,只要通过学科测试和英语面试,机会还是有的。但国际课程班(如IB、A-Level)的插班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高二年级。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准备升学材料,学校为了保证整体成绩和升学率,对插班生的学术能力要求极高,甚至会参考学生原校的GPA和标化考试成绩。

有家长分享过,想进国际课程班插班,最好提前准备托福或雅思成绩,哪怕学校没明确要求,这也是个加分项。

六、插班小技巧, timing很重要

1. 关注学校官方通知,海亮国际学校通常会在每学期结束前(12月、6月)公布下一学期的插班名额,定期查看官网或公众号是关键。

2. 避开热门年级,如果孩子不是非某个年级不可,可以优先考虑四年级、七年级(初一)、十年级(高一)这些过渡年级,名额相对多一些。

3. 提前准备材料,除了成绩单和推荐信,如果有校外获奖证书、特长证明,一定要附上。海亮对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很高,尤其是体育、艺术类特长。

对了说句实在话,插班能不能成功,除了看政策,还得看运气。有时候学校突然多出一两个名额,可能只是因为有家庭临时出国。所以,多打听、多沟通,保持耐心,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充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