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和公立学校到底差在哪儿?作为从业10年的教育顾问,我见过太多家长在这两者间纠结。今天不说虚的,直接上干货对比。

第一看学费。北京公立小学每年杂费不到5000,国际小学直接10万起步。上海某知名国际高中光学费就28万/年,这还不算夏令营、游学这些隐形开支。

第二看课程体系。公立学校按部就班教语数英,国际学校从小学就开始搞PYP项目式学习。像深圳某国际初中,学生要自选课题做社会调研,期末直接给市长信箱提建议。

第三看师资配置。公立学校老师大多师范背景,国际学校外教比例普遍超过40%。不过要当心,有些新开国际学校的外教资质存疑,去年杭州就有家长集体投诉过这个事。

第四看升学方向。公立重点高中瞄准清北复交,国际高中主打英美名校。有个真实案例,广州某国际高中去年毕业生68%拿到QS前50录取,但每年都有学生因不适应全英文教学转回公立体系。

第五看孩子特质。坐得住板凳的适合公立,喜欢动手实践的更适合国际学校。我见过最成功的案例,是个从小痴迷编程的孩子在国际学校自建AI模型,17岁就被MIT破格录取。

对了说句掏心窝的话,别盲目跟风选国际学校。去年有家长卖房供孩子读国际部,结果孩子天天哭着想转学。教育没有标准答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国际学校入学考试都考什么?

国际学校入学考试都考什么?

一、英语能力是硬门槛

甭管哪个年级,英语都是绕不过去的坎儿。小学部可能让你家娃看图说话、读个绘本,初高中直接上马学术英语。比如某知名英系学校考过让初二学生用20分钟读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文章,接着写议论文支持或反对某个观点。这不仅要词汇量够,还得会快速抓重点。

听力部分也别小瞧,有的学校放一段BBC新闻,让孩子边听边做笔记,再根据笔记回答问题。口语更不用说了,外教一对一聊兴趣爱好都是基础操作,厉害的学校还会让小组讨论社会热点,比如“如何看待网红现象”。

二、数学不止是算数

数学考试可不像公立学校刷题就能过关。某美式学校出过这样的题,“给你20块钱预算,设计一顿包含蛋白质、碳水、维生素的营养餐,要给出搭配理由”。这考的是生活应用能力,不是单纯解方程。

初中阶段常出现逻辑推理题,比如图形规律、数列推断。高中部可能会涉及英文数学题,题干里蹦出"quadratic function"这种词,数学好还得英语强才行。

三、面试藏着小心思

有个家长跟我说,他家娃面试时被问到,“如果给你三天黑暗体验,你会怎么安排?”这问题看着玄乎,其实在观察孩子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有的学校更直接,让考生现场用乐高搭个作品,再讲解设计思路——动手能力和表达水平一目了然。

四、家长面谈不是走过场

千万别以为家长面谈就是走形式。某双语学校校长亲口说过,他们最怕听到家长说“我就全权交给学校了”。老师可能会问,“孩子在家怎么安排课余时间?”“遇到学习困难你们通常怎么解决?”这些都是在考察家庭教育理念是否和学校合拍。

五、年级不同重点不同

小学低年级侧重基础认知,比如用英语数数、识别颜色形状。五年级开始增加科学常识,让解释“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到了初高中,写作要求明显提高,议论文要论点清晰,实验报告得格式规范。

高中部的入学考试最复杂,像IB类学校会加试学科测试。有学生考过用英文分析二战史料,还有让用物理知识解释过山车原理,简直是把学科知识和英语能力捆在一起考。

备考建议

提前半年开始模拟英文授课环境,把家里的动画片换成原版纪录片。数学要练思维灵活性,多玩数独、解谜游戏。平时多和孩子讨论开放性问题,比如“手机该不该带进校园”,培养即兴表达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别把孩子逼得太紧,有些学校特意设置压力测试环节,就是看孩子在紧张状态下能不能保持状态。